“筑基丹的事就这么定了,从今天起,赵小友就是本宗的正式弟子了。孙师弟,你安排一下赵小友的住所,顺便给他详细讲讲本宗的门规,让他先跟着传功弟子修行。若日后他有杰出的表现,我们再另行提拔!”凌澜掌门一番话说得滴水不漏,条理清晰,随后向孙师弟吩咐道。
“遵命,掌门!”孙师弟闻言,立刻站起身来,恭敬地领命道。
于是,这位孙师叔马上带着赵炎往殿外走去,并在途中开始给他讲述碧水谷的各种大小规矩和一些常识性的东西。赵炎一路上全神贯注地听着,眼睛紧紧盯着孙师叔,生怕错过任何一个重要的信息。通过这一番讲述,赵炎对碧水谷或多或少有了初步的了解。
原来,碧水谷上下共有弟子一万多人,其中炼气期的弟子占了百分之九十以上,而筑基期的弟子却只有寥寥数百人。然而,正是这为数不多的筑基期弟子,才是碧水谷的中坚力量,他们支撑着整个门派的运转和发展。
再往上的结丹期高手,则更是凤毛麟角,只有寥寥几人。这些结丹期高手基本上常年处于闭关状态,一心沉浸在修炼之中,不再过问宗内的日常事务。除非遇到关乎碧水谷生死存亡的大事,否则就连凌澜掌门本人,平常也很难见到他们的面。
至于宗内唯一的元婴级修士,那是凌澜掌门等人的一位师叔祖。据说这位师叔祖已有九百多岁的高龄,一身法力深不可测,道术超凡入圣,还能元婴出窍,神游万里,堪称是一位活生生的陆地神仙。不过,这位老前辈早已不在宗内,也不在云国境内,而是游历其他列国去了,没有人知道他何时才能回宗。
宗内炼气期的弟子数量如此众多,自然不可能每人都能服用筑基丹。只有那些最优秀、资质最佳的弟子才有此殊荣。
所以,每十年,宗内三十岁以下的弟子都会进行一系列的选拔,其竞争的激烈程度丝毫不亚于外界的登仙大会。基本上只有那些基本功法修炼到十一层甚至十二层的真正修仙奇才,才能在众多弟子中脱颖而出,获得服用筑基丹的资格。
即便如此严格选拔出来的数百名最佳弟子,在服用筑基丹后,能够成功筑基进入筑基期的,也仅仅只有二三十人而已。其他的弟子顶多是法力更进了一步,将基础功法修炼到顶峰,但却依旧停留在炼气期。
于是,很自然地,宗内的弟子被划分为了三大阶层。
最低级的就是那些连筑基丹都未曾服用过的弟子,这些人在宗内人数最多,法力也是最浅的一批。他们平时不仅要承担最繁重的杂务,修炼的时间也最少,而且在宗内的地位也是最低的——“杂役弟子”。
比他们地位稍高一些的是那些服用了筑基丹,但却未能进入筑基期的弟子。这些人的基础功法基本上都修炼到了顶峰,法力比那些杂役弟子要强很多,甚至一些简单的中级功法他们也能施展一些。因此,他们便承担起了带领和管理众多杂役弟子的职责,平常被称为“正式弟子”。
而地位最高、待遇最好的就是能够进入筑基期的弟子了。他们是上天的宠儿,才算是真正的修仙者,是踏上了修仙之路的修士。
这些人筑基成功后,会被允许在整个灵云山脉找一个灵气充足的地方,单独开辟洞府独自修炼。他们可以不用承担任何杂务,只需专心修炼即可,而且每年还会配发给各种稀有材料和大量的灵晶,以帮助他们加速修炼。他们唯一的义务就是,在本宗遭遇大敌时必须出手相助,不得抗命。
碧水谷除了这些弟子外,还有掌握宗内真正大权的各种管事。
这些管事都是那些进入筑基期后,经过一段时间修炼,自知无望进入结丹期的弟子中涌现出来的。他们自愿放弃继续修炼,转而负责宗内的杂务管理。李姓老者和大殿内开会的十几人就都是这样的管事。
其实严格来说,凌澜掌门也是一名高级管事,只不过他负责的是整个门派的统筹规划,是其他管事的管事。
真正决定门派生死存亡的,还是那些不理外事的结丹期以上的修士。正是因为他们的存在,那些邪魔外道才不敢欺上门来,碧水谷才能作为七大仙派之一屹立至今。否则,作为七大仙派的碧水谷早就被那些法力高深的妖人灭门无数次了。
当然,以上所说的内容,并非这位孙师叔的原话,而是赵炎从对方的言语和旁敲侧击中,自己暗自总结出来的。
这一番深入的了解,让赵炎对自己所处的环境和地位有了一个清晰的认识,这对他以后与其他同门的相处有着极大的帮助,也让他在碧水谷的修仙之路有了一个更明确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