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途探路:外地考察遇重重阻
“明日,我将启程前往江陵府。”萧景川望着窗外繁华的京城,眼中却闪过一丝忧虑。
京城商业改革初见成效,但要推行全国,必须深入了解各地情况。
翌日清晨,马车辘辘,载着萧景川和宋婉儿一路南下。
宋婉儿一路上叽叽喳喳,像只快乐的小鸟,而萧景川却始终眉头紧锁,心中盘算着此行的种种可能。
十日后,他们抵达江陵府。
一下马车,萧景川就嗅到一股异样的气息。
街道两旁的店铺破旧不堪,货物摆放杂乱无章,叫卖声也显得有气无力,与京城的繁华景象形成鲜明对比。
更让他惊讶的是,这里居然还在使用以物易物的原始交易方式。
他随手拿起一个木雕,做工粗糙,毫无美感。
“这也能卖钱?”他不禁感叹。
“公子,你看那是什么?”宋婉儿指着街角一群人说道。
萧景川走近一看,原来是几个外地来的商人正被当地商户围攻,指责他们扰乱市场秩序。
一股压抑的氛围油然而生,萧景川心中一沉,看来此行比想象中更加艰难。
接下来的几天,萧景川走访了多家店铺,与当地商户和百姓交流。
他发现,这里的商业环境极其落后,人们对新事物充满抵触,更别说接受什么商业变革了。
周富商,当地最大的布商,更是公开表示反对萧景川的到来,认为他是来抢夺他们生意的。
“萧公子,您还是回京城去吧,这里不欢迎您!”周富商一脸傲慢地说道。
“我们祖祖辈辈都是这么做生意的,用不着您来指手画脚!”
萧景川并没有被周富商的傲慢吓倒,他耐心地解释着商业变革的好处,但换来的却是更多的质疑和嘲讽。
陈掌柜,一个经营小杂货铺的老板,虽然对萧景川的想法有些兴趣,但也担心变革会带来风险。
“萧公子,您的想法是好的,但我们这些小本生意,经不起折腾啊!”
就连萧景川带来的助手孙账房也显得有些力不从心。
“公子,这里的账目简直是一团乱麻,我……我算不明白。”孙账房满头大汗地说道。
面对重重阻力,萧景川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
他抬头望向天空,深深地吸了一口气。
“婉儿,你去打听一下……”
“婉儿,你去打听一下王户部最近的动向。”萧景川揉了揉眉心,直觉告诉他,周富商的强硬态度背后一定有人撑腰。
果不其然,宋婉儿打探回来,一脸愤慨:“公子,那周富商和王户部走得很近!听说王户部极力反对商业变革,还放话要让公子灰溜溜地回京城!” 萧景川冷笑一声:“看来这潭水比我想象的还要深。”
第二天,萧景川准备去城郊考察几个作坊,却发现城门紧闭,守卫声称接到上级命令,禁止任何人出入。
萧景川一眼就看出这是王户部在背后搞鬼,他强压怒火,决定另辟蹊径。
他带着宋婉儿和孙账房,绕过官道,从小路来到了城郊。
崎岖的山路让马车颠簸不已,宋婉儿紧紧抓住萧景川的衣袖,脸色有些发白。
“公子,这路也太难走了吧,比我家的老黄牛犁的地还坑!”
好不容易到达目的地,作坊的老板却闭门不见,任凭萧景川如何敲门也不肯出来。
“公子,看来王户部的手伸得很长啊!” 孙账房愁眉苦脸地说。
萧景川深吸一口气,他知道硬闯只会激化矛盾,必须另想办法。
他灵机一动,让宋婉儿去附近村庄买些当地的特产,并特意多给了些银两。
傍晚时分,萧景川提着礼物再次来到作坊老板家,这次老板终于肯开门了。
萧景川并没有直接谈论商业变革,而是与老板拉起了家常,嘘寒问暖。
几杯酒下肚,老板的态度明显软化了许多,开始向萧景川吐露心声。
原来,当地百姓并非反对变革,而是担心变革会让他们失去赖以生存的手艺。
他们害怕像京城那些被淘汰的手艺人一样,流离失所,无家可归。
萧景川耐心地解释,并承诺会帮助他们学习新的技能,适应新的市场环境。
“老哥,改革的阵痛是难免的,但长痛不如短痛,只有改变才能有更好的未来!”萧景川的话语真诚而有力,终于打动了作坊老板。
他答应配合萧景川的考察,并提供了许多宝贵的信息。
接下来的几天,萧景川走访了更多的作坊和村庄,深入了解当地百姓的真实需求。
他发现,江陵府并非一成不变,许多百姓渴望改变,只是缺少一个引路人。
一丝希望的曙光在萧景川心中升起,他原本压抑的心情也轻松了不少。
他正准备进一步深入调查,突然,一个意想不到的消息传来……
有人在城里看到了周富商和几个官员鬼鬼祟祟地聚在一起,似乎在密谋什么。
萧景川眼神一凛,“走,我们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