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封此言一出,屋内的气氛瞬间降至冰点。
诸葛亮心中一沉,他明白刘封这五个字的含义。
“听调不听宣”,意味着刘封虽然表面上会配合行动,但实际上并不会完全听从刘备的指挥。
刘封,乃至江陵方面有着自己的打算和行事准则。
这对于即将面临大战的联军来说,无疑是一颗潜在的不确定因素。
诸葛亮紧紧盯着刘封,目光中带着审视与忧虑,说道:
“少将军,如今大敌当前,孙刘联军唯有齐心协力,方能有一线生机。
你这‘听调不听宣’,恐怕会给联军带来诸多变数。”
刘封迎着诸葛亮的目光,坦然说道:
“孔明先生,我刘封并非想违抗父命,只是这乱世之中,局势瞬息万变。
我也需为自己、为追随我的人谋求出路。
但请先生放心,只要是对对抗曹操有利的事,我刘封绝不含糊。”
诸葛亮微微摇头,心中暗自叹息。
他深知刘封性格倔强,一旦做出决定,恐怕难以更改。
但在这大战前夕,他也只能尽量稳住刘封,避免内部矛盾激化。
“少将军,希望你能明白大局为重。
这赤壁之战,关乎孙刘两家的生死存亡,稍有不慎,便是万劫不复之地。”
诸葛亮语重心长地说道,眼神中满是期望。
刘封点了点头,说道:
“先生的话,我记住了。我刘封既然参与其中,自会全力以赴。”
得到刘封承诺的诸葛亮,心中暂时松了一口气。
然而,他也知晓这复杂局势下的平静,不过是暴风雨来临前的短暂安宁。
数日之后,周瑜已准备妥当,准备率大军与诸葛亮一同前往夏口。
陆口港内,一片热火朝天的出征景象。
一万江东水师整齐列阵,战船如林般密集排列在港湾之中,高大的帆樯直插云霄。
猎猎作响的旌旗上,“周” 字与江东孙氏的旗号迎风招展。
江水如一条奔腾的巨龙,汹涌澎湃地拍打着船舷,发出阵阵低沉而有力的声响,仿佛在为即将出征的将士们奏响激昂的战歌。
周瑜身着一袭白色的儒袍,外罩银色的铠甲,腰佩长剑,英姿飒爽地站在旗舰的船头。
他目光坚毅地望着前方,眼神中透露出对即将到来的大战的自信与决心。
那微风轻轻拂过他的脸庞,撩动着他的发丝,更添几分儒雅与豪迈。
在他身后,是严阵以待的江东水师,将士们个个精神抖擞,手持兵器,眼神中充满了对战斗的渴望与无畏。
刘封站在另一艘战船的船头,望着雄姿英发的周瑜,心中不禁感慨万千。
此时的周公瑾,无疑是江东的中流砥柱,即将迎来他人生中最为辉煌的高光时刻。
那自信从容的神态,儒雅大气的气质,让刘封既敬佩又暗自较劲。
他在这乱世之中,唯有不断提升自己的实力与威望,才能在各方势力的角逐中占据一席之地。
刘封看着眼前这支训练有素、士气高昂的江东水师,心中涌起一股复杂的情绪。
“江东水师果然名不虚传。能与这样一支劲旅共同抗曹实在让人振奋,也增加了战胜曹操的胜算。
但是这孙刘联盟内部也并非铁板一块,各方都有着自己的利益与算计。
我身处其中,必须小心翼翼地周旋,稍有不慎,便可能陷入万劫不复之地。”
随着船队缓缓驶离陆口港,刘封的思绪愈发纷乱。
他想到即将到达的夏口,那里不仅有刘备,还有即将到来的大战。
而这将是一场决定天下命运的关键战役。
刘封看着波光粼粼的江水,心中暗道:
“我必须抓住这个机会,凭借对大体剧情的了解,为自己谋取更多的利益与声望。”
但同时,刘封也明白,刘备对其擅自前往柴桑的举动必定心怀不满。
此次回到夏口,恐怕少不了一番波折。
“此次夏口之行,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我必须在父亲与周瑜之间找到平衡。
既要展现自己的价值,又不能让他们察觉到我的野心。”
刘封暗自握紧拳头,眼神中透露出坚定的决心。
一路上,江风呼啸,战船如同一群勇猛的鲨鱼,破浪前行。
江面上波涛汹涌,溅起的浪花不断拍打着船身,发出清脆的声响。
众人的心情也如这起伏的江水,难以平静。
终于,他们抵达了夏口港。
夏口港内,早已是一番热闹而紧张的景象。
刘备率领着一众将领早早地在港口迎接。
看到周瑜的船队缓缓靠近,刘备赶忙上前,脸上堆满了热情的笑容,大声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