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时辰到了。”
御书房内,大宁皇帝斜靠在榻上,低矮的桌前依旧摆放着他那似乎永远也处理不完的奏折。
首辅张正端束手站在一旁。
太子李泽渊自李莲恩手中接过茶盏,轻轻放在皇帝桌前。
“天下英才荟萃,春秋书院与五姓家族今年参与春闱的举子数量更胜往昔数届,想来此后朝堂又将迎来一段百花齐放的时期啊。”
张正端笑着朝皇帝施了一礼:“老臣提前为陛下贺。”
皇帝伸手拿起茶杯,指了指张正端,笑骂道:“你这老家伙,这有甚可贺的,一把年纪了还惯会拍朕的马屁。”
“除了首辅大人所说之外,寒门出身的举子数量也多了不少,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父皇这些年大兴科举,真正让底层读书人也有了出头之日,实乃惠及万代之举。”
太子在一旁对自家父皇大兴科举的政策表示赞同。
皇帝不动声色地轻轻颔首,咂了一口茶水,道:
“既然寒门举子数量增多,那便一定要监管好本届春闱,切莫发生舞弊之事,寒了天下士子的心。”
“主考官吴侍郎清风峻节,确实是个真正的读书人,他应当不会允许此事在他眼皮子底下发生。
外有十三衙门做门前搜查,内有采律司颂部官员虎视眈眈,想来不论是考生还是考官,都不敢做舞弊之举。”
太子轻轻咳道。
似乎是听到了什么关键词,皇帝眉间突然皱了一下。
“听说姑苏陆家的小子这些天一直在老二府上住着?”
太子低垂着眉眼:“儿臣略有耳闻。”
“你说老二会不会帮陆家小子作弊?”皇帝突发奇想道。
张首辅瞥了皇帝和太子一眼。
太子无奈地抽了抽鼻子,道:“二弟虽负责春闱的搜检事项,但并没有办法接触到贡院考场内部,至于考题,各位考官自不会主动泄露出去,考卷在开考前皆存放在采律司档案库,他更没那个本事提前弄到手。
春闱结束后,各考官评卷过程皆有采律司实时监察,任何小动作也逃不过他们的眼睛。
据儿臣了解,陆瑜在此前考试中策论经义皆为上佳,确实富有才学。
更何况,陆家家风正直,陆家剑有宁折不弯之名,想来就算二弟主动提起帮其舞弊之事,陆瑜也不会同意。”
皇帝闻言,这才轻轻点了点头。
不能怪他多疑,以他对自家老二的了解,不是干不出来这种事。
“这是老二昨日递上来的折子,是关于刑部十三衙门内部结构改组的,张正端,你过来瞧瞧。”
皇帝冲站在一旁眼观鼻鼻观心的张首辅招了招手。
“是。”
张首辅接过折子,仔细读了起来。
“设经历司,掌收发公文、撰写条例、管辖机密文件之职。文书、财务、人事皆有经历司负责,下设档案库;
设镇抚司,负责追捕、刑讯、侦察、缉拿,四大神捕与衙门各州道金银铜镶捕头皆为镇抚司所属,下设诏狱;
设绣春司,直属总督,监察十三衙门内部所有官员,平日有护卫总督之职。”
良久,张正端缓缓抬头,沉吟道:“自黎公去后,十三衙门再无总督,刑部尚书孙胡中一向不参与十三衙门事项,大小事宜皆有张旭主事定夺。
十三衙门这些年虽仍勉力维持运转,但分工不明,亦没有一名真正的主事人,没有明确的方向,这也是十三衙门再不复当年辉煌的原因。
今蜀王殿下统管十三衙门,既有改组之意,想必定心怀进取之心。
如此十三衙门改组,老臣以为……
可行。”
“哦?”
皇帝有些意外地看了一眼张首辅,翘了翘嘴角:“你竟如此看好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