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萧长瑜离开京城的那一刻起,顾明书的心情便变得沉重。他在别院的床榻上辗转反侧,心中充满了不安与惶恐。那天萧长瑜匆匆离去,甚至没来得及与他道别,只是吩咐了心腹护卫要确保顾明书的安全,尤其是防范李默宁的靠近。
顾明书一直没能从这突如其来的变化中平静下来。萧长瑜的离开并不是简单的差事,而是意味着京城的局势变得更加复杂。程家与杨家与外部势力勾结的罪证,如同一颗定时炸弹随时可能引爆。而他自己,也深知北疆局势并不平稳,准噶尔的蒙古部落不断挑衅,随时可能有战乱爆发。
几天过去,顾明书依旧没有走出自己的思绪。每天早晨,他醒来时,看着萧长瑜的字条,他的心里似乎被一只无形的手紧紧拽住。每当自己回想起他们曾经的相处,无论是短暂的欢愉,还是那些情愫深藏的夜晚,心中便有一种无法言喻的痛楚。
“你为何要这么匆忙,连一句道别也没来得及留下。萧长瑜,你可知我也是担心你的?”他轻声自语着,抚摸着床头的书卷,空荡荡的房间中只有自己,悄无声息。
自萧长瑜离开后,顾明书几乎不曾出门。他将自己锁在这座别院里,每日里沉浸在戏词的世界中,用那些旧日的字句填补空虚的心。只是无论他如何努力,那些句子总是无法消弭内心的落寞与空虚。他的每一个日常,每一次笔落的声音,都像是沉重的钟声,不断提醒他萧长瑜的远去。
这一天,顾明书在窗前看着外面的景象,忽然听到外面传来了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他紧张地站起身,走到窗边,看到几个护卫匆忙走过院子。心头一紧,他立刻意识到,可能有什么急事发生。
不一会儿,守在门外的护卫便进来了。
“顾公子,萧将军有令,若有事,一定要通知我们。”护卫低头恭敬地说道。
顾明书微微点头,但心中的不安却更深了。他知道,萧长瑜的每一条命令,背后都意味着某种潜在的危机。他抬起头,看向护卫,开口问道:“萧长瑜他……最近还好吗?北疆一切顺利吗?”
护卫沉默了一会儿,轻声说道:“萧将军一切安好,暂时没有太大问题。只不过程家与杨家之间的勾结之事,依旧没有完全查明,外部势力的情况也时有变动。至于北疆,准噶尔蒙古部落的动向,暂时还未有明确的结果。”
顾明书的眉头皱了起来,心中不禁有些焦虑。“如果有事发生,北疆的战局会不会影响到京城?”
护卫顿了顿,目光中带着一丝难言的复杂,但依然如实回答:“一切依赖将军的指挥,若有战乱,京城势必会有所波动,但萧将军早已做好准备。”
顾明书的眼神有些迷离,若有所思。他心中虽然放心不下萧长瑜,但也清楚,萧长瑜此去,不仅是为了他自己,也是为了这个国家的未来。
几天后,顾明书依旧待在别院里,日复一日地翻阅那些陈旧的卷轴,心情依然难以平复。这时,他忽然听到院外传来了急促的敲门声。
他快步走去,打开房门,却看到的是那位平日里严肃的护卫,脸上带着一丝急色:“顾公子,出事了!”
顾明书的心猛地一沉,他瞬间感到一阵不祥的预感。“发生了什么事?”
护卫犹豫了片刻,然后说道:“李默宁的手下似是正在逼近,他们有意接近您。将军特地嘱托我们,要严防死守。”
顾明书的心跳加速,李默宁的名字让他不禁心头一紧。他紧握拳头,冷冷道:“我知道了。”
说完,他转身快步走向内室。护卫站在原地,愣了一会儿,随后才跟上。
顾明书在房内静静地坐下,心中似乎做了一个决定。他轻声喃喃道:“如果萧长瑜不在,我该怎么办?”
他忽然意识到,这种孤独感早已伴随着自己许久。曾经依赖着萧长瑜的力量,依赖着他那深沉的目光和宽厚的肩膀,可如今一切都消失了,剩下的,只有他自己孤身一人,独自面对这复杂的局势。
他深吸了一口气,站起身,拿起一旁的佩剑,冷静地说道:“如果有一天,萧长瑜不能回来,那么我也不会轻易认输。李默宁,你非要逼我是吗?那好,我等着你。”
他拿起衣袖,甩了甩,毅然走向门外。
外面的护卫见他出来,立刻迎了上来:“顾公子,您要去哪?”
顾明书淡然地一笑,眼中透出一股决然的气息:“李默宁如果真要来,就让他来。无论他做什么,我都会亲自面对。”
护卫见顾明书的神情不容置疑,便没有再劝阻,纷纷跟随在后。
当天傍晚,李默宁的手下果然带着人马来到别院附近。他们在院门外徘徊,似乎在等待着什么。顾明书坐在窗前,目光冷漠,心中却在悄然策划着如何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