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辰曜沉默片刻,点头同意:“父亲的意思是,背后的人并非单纯想要污蔑萧家名声?”
“正是。”萧羿神情凝重,“程家和杨家与那些反清势力的勾结并非偶然,而是长久以来的谋划。顾明书、李默宁、以及长瑜,这三人本应是彼此隔绝的,却在不知不觉中卷入了这场京城风波。我怀疑,这一切可能是有人故意为之。”
“父亲,哥哥回京之事,已是关键时刻。”萧辰曜低声道,“哥哥此次归京,若不妥善应对流言,恐怕不仅会影响他个人的声誉,甚至连带萧家的名誉都将受到连累。我们必须采取措施,让这场风波迅速平息。”
“我知道。”萧羿的目光变得更加坚定,“长瑜回京后,首先需要会见我,然后我们再商议应对之策。流言已经传得太远,若放任不管,势必会更加失控。”
这时,门外突然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萧羿刚要开口,却见一名家中心腹的侍卫匆匆走进来,神情紧张:“大人,京城内外已有不少风声传出,程家和杨家近期的活动愈发频繁,似乎有更大的动静。特别是程家,已经开始对萧家施加压力,要求我们给出一个明确的交代。”
萧羿眉头一皱,心中已经有了某些猜测。程家和杨家的动作频繁,尤其是在这种风头正劲的时刻,必定是有所图谋。他冷静地说道:“他们若敢对萧家动手,必定是看中了萧家的某些资源或利益。你去调查清楚,看看程家和杨家最近有何异常举动。”
侍卫应声退出,萧羿转头看向萧辰曜:“你与你哥哥的关系一向密切,待他回京后,你与他先行谈一谈,尽量将这场风波平息。流言不止,外敌乘虚而入,萧家岂能安稳?”
萧辰曜点头,心中也清楚形势的严峻:“父亲放心,哥哥一向足智多谋,定能应对。我会与他共同商议,先平息京城的流言。”
然而,事情远超出他们的预料。就在萧长瑜回京的前一天,程家和杨家所支持的党派在宫中联手,施压朝廷,要求彻查萧家的“政治背景”,声称萧家与反清势力有过往勾结。这个时机,实在太过巧合,正当萧长瑜胜利归来,京城风头最盛之时,反清势力却开始频繁发难。
第二天,萧长瑜终于抵达京城,早已收到父亲的命令,直接入宫面见康熙帝。宫中权贵众多,萧长瑜一路小心谨慎,心中盘算着如何应对这场政治博弈。
“萧将军,今日你凯旋而归,朕,定要赏你。”康熙帝在大殿上接见他,微笑着说道。
萧长瑜虽是立下赫赫战功,但心里却并不觉得轻松,微微低头行礼:“皇上,臣领命征战,事已完结,愿为国家效力,不敢贪图赏赐。”
康熙帝点头,目光深邃:“此次你在漠南立下赫赫战功,乃是大清的一件大喜事,朕甚为欣慰。然而,京城内外,舆论纷纭,针对萧家之事,朕却感到有些忧虑。”
“请陛下指示。”萧长瑜心中一紧,目光微凝。
“近日,有一些流言蜚语暗指萧家与反清势力有所勾结,尤其是京城那个戏子顾明书一事,让这流言愈发扩散。朕已派人调查,但此事关系重大,需要萧将军注意自身的言行举止,不要给自己带来后患。”康熙帝语气沉稳,却透露出一丝不容忽视的严肃。
萧长瑜心中暗自冷笑,程家与杨家一向眼红萧家的权势,利用这次风波欲借机抹黑他们,实则是想借此削弱萧家在朝中的影响力。他不禁暗自冷哼:“好一个程家杨家,你们今日所为,日后,我定要你们后悔百倍。”
“陛下,臣自愿处理此事,愿为萧家澄清一切流言。”萧长瑜抬起头,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只要能保得住家国清明,臣定会竭尽全力。另外,请皇上放心,臣……不爱龙阳之好。”
康熙帝轻笑一声,微微点头:“既然如此,朕便将此事交由你处理。但须记住,京城的流言已然复杂,须谨慎行事,勿让他人借机制造混乱。你刚立下大功,有人觊觎你的功劳也是有的,所以,你才更要小心自身的名声。不要被那些戏子牵着走,他们终究配不上你的身份。”
离开宫廷,萧长瑜立刻召集家中重臣,商议应对之策。萧羿和萧辰曜萧长冥都已经在家中等候,四人一起密谋对策。
“长瑜,京城的局势愈加复杂,程家和杨家联手施压,已有不少势力在暗中支持他们。”萧羿看着儿子,语气沉稳,“你此番归京,既是为了平息流言,亦是为了扞卫萧家的根基,切不可掉以轻心。”
萧长瑜微微点头:“父亲,程家和杨家背后必定有更大的势力支持,这场风波未必仅仅是针对萧家的名誉。我怀疑,他们借此事欲打压萧家,乃是为了削弱我在朝中的地位,甚至可能是在为接下来的权力斗争做铺垫。”
萧辰曜沉思片刻,眼神一凛:“那你觉得我们该如何应对?”
“必须立刻行动。”萧长瑜声音低沉,目光坚毅,“我会秘密探查程家和杨家的野心,先以平息流言为主,同时,必须加强与朝中其他势力的联盟,避免被孤立。”
萧羿点头:“长瑜此举极为重要,但你也要小心,一旦暴露了程家和杨家的真实意图,他们定不会轻易放过我们。所以,你必须要私底下秘密调查此事。毕竟阴险之人的心可是防不胜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