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未曾察觉,在他转身离开的瞬间,一双幽暗的眼睛正远远望着他,那目光里带着探究与深意。
京城渐入夜幕,一片静谧中却暗藏汹涌的波涛。萧长瑜的眼线步履匆匆,穿过曲折的巷道,径直奔向隐秘的据点。一路上,他眉头紧锁,脑中回想白日市集上的一幕:那抹熟悉的清秀面容、低调的装束,无论如何掩饰,终究难以逃过他的眼睛。
“果然是顾明书,躲了这么久,终究还是露了面。”眼线心中暗自思忖,不敢耽搁,立刻赶回汇报。
萧府后院一处暗室内,李庭正端坐案前,手中摊开一份密件细读。火光映照下,他的面色沉静,但眼底闪过一抹凝重。密件中提到程家与杨家联手勾结准噶尔汗王国使者,意图联络漠南蒙古科尔沁部的巴图尔台吉,图谋不轨。这一系列暗中运作,已然涉及清廷安危。
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传来,李庭抬头,门外守卫低声禀报:“李副将,王五回来了,有要事禀告。”
“让他进来。”李庭沉声道,将密件收起。
王五推门而入,单膝跪地,抱拳说道:“大人,小的今日在市集探查时,发现顾明书现身。他藏身于市集一角,摆摊售卖字画,装扮虽朴素,但小的确信无疑,那人正是顾明书。”
李庭闻言,微微皱眉:“可有惊动他?”
王五忙答:“小的未曾妄动,只是远远观察,随后立刻回府禀报。”
李庭缓缓点头,沉吟片刻:“你做得对。此事不可打草惊蛇,明日再派人悄悄跟踪,探明他的藏身之所。但需谨记,不得打扰他,更不可暴露行踪。此事需等将军归来再做定夺。”
王五领命而去,李庭陷入沉思。他心知萧长瑜一向重情重义,顾明书于他而言,早已超越寻常情感。但眼下局势复杂,萧长瑜肩负皇命在外,顾明书的出现势必让诸多暗中势力有所觊觎。
千里之外,萧长瑜正策马疾行,身后随行的亲兵将士皆是精锐之选。他们沿官道北上,直奔盛京,肩负着圣旨所赋予的重任。
“将军,”副将魏启策马靠近,低声说道,“咱们已连续行军数日,需不需暂作歇息?”
萧长瑜勒住缰绳,目光扫向远处连绵山脉,语气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程杨两家狼子野心,与准噶尔勾连已成气候。若真让他们联手蒙古科尔沁部,恐生变故。本将军宁可辛苦些,也不能出任何差池。”
魏启点头称是,随即又道:“不过将军,此次出行秘密甚重,咱们是否需另派人探明准噶尔使者的动向?”
萧长瑜微微颔首,沉声吩咐:“传令下去,派两名亲兵化装成商贾,悄悄前往漠南蒙古腹地查探。但务必小心行事,不可暴露身份。”
魏启领命退下,萧长瑜独自策马前行,思绪却渐渐飘远。他想起离京前在书房中对李庭的嘱托。
“李庭,顾明书若有消息,立刻写信告知与我。京中局势复杂,他一人孤立无援,难免被人盯上。若有任何风吹草动,务必护他周全。”
李庭当时拱手应道:“将军放心,属下必不负所托。但您此番前往北地,程杨两家的事关乎国之安危,还望保重自身。”
萧长瑜笑了笑,目光坚毅:“本将军若不顾大局,又何以护得他安好?若这世间太平,他也能活得自在些。”
夜色深沉,萧长瑜一行抵达盛京,在城外一处隐秘的驿站暂歇。随行亲兵紧守四周,确保无人靠近。萧长瑜伏案研究地图,与魏启商讨下一步计划。
“将军,”魏启指着地图上的科尔沁部,“属下以为,此地地势险要,且与准噶尔汗王国接壤,是最易被渗透之地。程杨两家若真有图谋,科尔沁部必是关键。”
萧长瑜点头:“此言有理。待天明,我亲自前往科尔沁部,与当地部落首领接触,探查消息。但你要记住,我这次此行不可张扬身份,若有不测,本将军一人承担。不可泄露我的行踪。”
魏启闻言,神色一震:“将军,属下愿随您同去,绝不让您独冒风险。”
萧长瑜摆手,语气坚定:“本将军不需要任何人陪同。这一路危机四伏,人多反倒更显目标。魏启,你留在此地,指挥大队,随时接应。另外,还要紧密监视程杨两家在盛京的动向。”
魏启犹豫片刻,终是低头应命:“属下明白,但,将军万不可轻敌。”
萧长瑜点头,转身步入房间,披上一件便装,整装待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