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鹏仔细分析了每一家公司的背景和实力,发现其中有十几家公司实力着实强劲,会成为他最大的竞争对手。为了确保万无一失,他决定采取一些策略来增加自己的胜算。
首先,他与那些联合体成员进行更深入的沟通,确保他们在投标过程中能够紧密合作,发挥各自的优势。其次,他利用自己在业内的关系,试图打探到一些竞争对手的底细,以便在竞标时能够有针对性地制定策略。
他还让手下兄弟按照参加报名的单位名单,去打电话进行骚扰威胁。当然,那些大型的央企、国企建筑集团他是不敢招惹的。他也不傻,知道这些企业实力雄厚,背景深厚,不是他能轻易招惹的。因此,他将目标锁定在一些中小型企业和私人公司上。这些公司虽然也有一定的实力,但在面对骚扰和威胁时,往往更容易受到影响。
李志鹏的手下们接到命令后,立刻开始行动。他们分工明确,有的负责打电话骚扰,有的负责发送威胁短信,试图动摇这些公司的信心。通过这些手段,李志鹏希望能够在竞标前削弱对手的实力,从而增加自己的胜算。
随着竞标日期的临近,局势变得越来越紧张。李志鹏虽然表面上看起来胸有成竹,但内心却充满了焦虑。他知道,这次竞标不仅关系到公司的未来,也关系到他的梦想能否实现。为了确保成功,他决定再加大力度,甚至不惜采取一些更加极端的手段。
然而,李志鹏并不知道,他的这些行为已经触碰到了某些人的底线。就在他自以为一切尽在掌握的时候,一场风暴正在悄然酝酿,等待着在关键时刻给他致命一击。
竞标当天,李志鹏带着团队早早来到会场。他表面上镇定自若,内心却忐忑不安。竞争对手们陆续到场,李志鹏仔细观察着每家公司的状态,试图从中找出一些蛛丝马迹。
当竞标正式开始时,他和他的联合体公司自信满满地递交了投标文件。在所有投标人的集中陈述阶段,对投标文件进行质疑、澄清和解答时,他详细阐述了公司的优势,并承诺将以最优的价格和最高的质量完成项目。然而,就在他侃侃而谈的时候,意外发生了。
一位竞争对手突然站起来,公开指责李志鹏的公司存在不正当竞争行为,并出示了一些证据。这些证据正是李志鹏手下们之前采取的那些极端手段的记录。会场顿时一片哗然,评委们开始交头接耳,场面变得异常紧张。
李志鹏感到一阵眩晕,他努力保持镇定,试图辩解。然而,证据确凿,他的辩解显得苍白无力。最终,评委们经过讨论,决定取消他公司的竞标资格。
这个结果对李志鹏来说无疑是晴天霹雳。他苦心经营的计划瞬间化为泡影,梦想也随之破灭。离开会场时,李志鹏感到前所未有的挫败和绝望。他意识到,自己为了追求成功而采取的不正当手段,最终反而成为他失败的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