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先印得意地看着台下众人对他的议论和称赞,仿佛自己已经坐稳了这次品诗会的头筹。他压了压手,示意众人安静,随后走到场地中央,拿起其中一张写好的诗稿,清了清嗓子,高声朗诵:
月色幽幽挂树梢,风吹叶落夜更萧。
独倚栏边愁难散,佳人依旧泪阑珊。
他念罢,场间顿时响起一片掌声。有人低声感叹:“好诗!果然不愧是周家长子,这份意境与才情,足以冠绝全场!”
周先印脸上的笑意更浓,见场中反应热烈,他又拿起第二张诗稿继续朗诵:
风沙漫天草木枯,江河水冷日将无。
定边城外云遮月,铁马嘶鸣尽尘途。
“好诗好诗,边塞之景一览无余。”
周先印听着这些话,心中已然飘然。他看了一眼云起,发现对方依旧端坐在座位上,神色没有丝毫波澜,不禁暗暗冷笑:“装腔作势!看你还能装到何时!”在越来越激烈的气氛中,周先印阅读了第三首。
战鼓声残旗影稀,沙场百战谁人知。
男儿本是铁骨气,怎奈乡愁湿两衣。
三首诗读完,周先印朗声说道:“今日品诗会是我等才子佳人一展才情的盛事,周某虽才疏学浅,但愿与诸位切磋共赏,也希望诸位莫吝赐教。”
场间顿时响起一阵附和之声。周先印觉得自己的风头已经彻底压过了云起,脸上的得意几乎掩饰不住。
就在周先印沉浸在众人的夸赞中时,场边传来一声清脆的女子声音:“周公子的诗确实不错,但今日高手云集,未必无人能与之一较高下。”
此言一出,场间顿时一静。众人循声看去,只见一名身着青衣的女子缓步走出,她的步伐轻盈而优雅,眉宇间自有一股出尘之气。
“是她!沈红泪!”云起低声惊呼。“她怎么来了?!”
云起还记得她清泪流落的模样,那副曾经感染他的姿态也早已深深印在云起的记忆中。如今她忽然出现在品诗会上,让云起不禁有些意外。
周先印却没有将沈红泪放在眼里,嘴角微微一勾,似笑非笑地说道:“看来又有诗友写作完毕,周某求之不得。不知诗友会选择哪一题?”
沈红泪淡然说道:“周公子既能三题俱作,那我自然不敢怠慢。”
她缓缓展开一张素净的宣纸,提笔蘸墨,不多时便在众目睽睽之下写好了三首诗。相比周先印的疾书快写,她的动作显得从容优雅,笔法飘逸流畅,似乎每一笔都充满了灵性。
写完之后,她将笔放下,对韩天放微微一礼:“韩城主,在下献丑了,愿请诸位指教。”
随后,她轻轻拿起第一首诗,声音清越却透着一股难以言喻的柔美,缓缓念出:
银汉无声声非迟,冷露无痕洒玉枝。
天涯共此明月夜,谁伴孤灯对梦诗?
一诗出口,场间便是一片寂静,紧接着爆发出热烈的掌声。有人低声说道:“‘天涯共此明月夜,谁伴孤灯对梦词’,这句简直神来之笔!不仅意境深远,还透着一种幽幽哀思。”
周先印听到此处,脸上的笑意已经僵住了几分。
沈红泪不理会众人的反应,继续读出第二首诗:
孤烟随雁起,落日映沙黄。
铁骑横风雪,寒声入夜长。
此诗更加凸显战场气势,令听者仿佛置身其中。就连魏恪也眉头微挑,眼中露出赞赏之色。
她再度拿起第三首诗:
剑折何堪慨故人,斜阳满地尽黄尘。
当年一梦归何处,但见长河映血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