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明前的百草堂庭院,薄薄的晨雾像轻纱般笼罩在每一片树叶和竹椅上。院中的108把竹椅整齐地列成八卦阵图,排列得严丝合缝,每一把椅子都指向某个特殊的方向,仿佛在等待着某种古老的仪式的开始。寅时的清晨,空气中弥漫着泥土的湿气和草木的清香,天地间静悄悄的,似乎连时间也放慢了脚步。
王建国站在队伍的最前方,他深深吸了一口气,稳稳地按下指纹,屏幕上随即出现了一份《知情同意书》。电子屏的冷光在晨雾中显得格外冷峻,随着王建国的指纹确认,纸面上的文字逐渐浮现:“本人自愿参与含汞古方改良实验,知晓血汞浓度可能短暂超标…”每一个字都清晰无误,却也带着几分严肃与沉重。这是一个巨大的选择,每一位志愿者都必须签下这份合约,明白自己所承担的风险和责任。
林婉儿站在旁边,默默注视着王建国的每一个动作。她的手指轻轻滑过虹膜扫描仪,屏幕上的光点与她的眼睛瞬间对准,确认无误后,她的身份验证成功。腕间的智能手环已经与疾控中心的实时监测系统连接,每一位志愿者的健康数据将实时反馈到监控平台上,确保整个实验过程的安全可控。
文老站在队列的中央,手中握着点燃的艾条。烟雾袅袅升起,在清晨的空气中盘旋,如同一条灵动的龙,缓缓向四面八方散开。他的声音低沉而浑厚,在这片安静的庭院中响起:“诸君今日所为,当载入《医林列传》。”他的语气并不急躁,但却充满了力量,仿佛这场实验不仅仅是对古方的探索,更是对整个医药历史的一次深刻注解。
顾辰逸站在实验区的一侧,神色沉静。他默默地调整着无人机的灯光,确保光线不会过于刺眼,又不失精确的照射角度。无人机的夜视镜头静静地记录下每一个志愿者的微表情,捕捉着他们眼中的每一丝情绪波动。AI情绪分析系统同步运作,数据不断跳动,最终显示出“信任指数”达到了78%。
空气中的紧张感与期待交织在一起,志愿者们的面容被晨雾和微弱的灯光映照得朦胧而神秘。每个人的眼中似乎都带着不同的情绪,有的坚定,有的忐忑,但都无一例外地关注着即将开始的实验。这是一场未知的旅程,也是一段历史的见证,所有人都站在了这场冒险的最前线。
地下室的空气沉闷且炽热,老旧的丹炉早已被高科技的电弧炉取代。新的炉膛内,朱砂与雄黄在氩气的保护下翻滚翻涌,金属的光辉在炉内跳动,仿佛每一次反应都在无声地积蓄着力量。林婉儿站在质谱仪前,眼神紧盯着屏幕上的数据变化,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那一瞬间。“温度680℃,压力维持在3kPa!”她的声音低沉而稳定,指尖轻轻敲击着控制面板,确保实验参数精准无误。
就在这时,突然,汞蒸气检测仪发出急促的蜂鸣声,警报音在空气中回荡,令人心头一紧。林婉儿的眉头微微皱起,迅速转头望向检测仪,眼中闪过一丝警觉。然而,就在这时,意外发生了——文老推开了防护面罩,神情冷静却充满决断。他没有丝毫犹豫,手持一瓶青蒿汁,倾斜着瓶口,将青蒿汁缓缓倒入炉内。
“滋啦——”随着液体与高温的接触,一声清脆的爆响猛地响起,空气中顿时弥漫起一股轻微的化学气味。质谱仪屏幕上的数据瞬间发生了剧变,汞的挥发曲线如同急速下坠的山崖,断崖式下跌,曲线几乎接近零。林婉儿的眼睛紧盯着那一秒钟的变化,神情没有一丝波动,反而更加专注地观察着每一个细节。
她迅速调取XRD分析数据,屏幕上出现了新生成物的晶格图像。随着数据的快速处理,显示出生成物为β-HgS(黑辰砂),晶格常数与出土丹炉残渣的误差仅为0.02?,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她的眼中闪烁着一丝满意的光芒,这意味着她和文老的实验成功地复制了历史中的古代炼丹工艺,几乎没有偏差。
就在这时,顾辰逸站在旁边,举起手机,眼神中透着急切与焦虑:“东京大学复现实验失败,他们的密闭炉压强高了0.5kPa!”他的话语中带着不容忽视的事实,那是导致他们实验与东京大学实验不同的关键因素。
空气中静默了一秒,随即林婉儿的目光定格在炉内生成的黑辰砂上,眼中满是浓浓的思索与深意。她的手微微握紧,意识到这场跨越千年的实验不仅仅是对古代炼丹术的追溯,更是对现代科技与古老智慧的一次深刻交汇。
黔东南的清晨,山川之间弥漫着未散尽的晨雾,空气潮湿而清新。龙阿婆的苗银药箱在安静的空气中叮当作响,仿佛那沉甸甸的银器与岁月的年轮一同在这片大地上沉淀。她的步伐稳重,动作熟练而精准,双手已经将血珀三七的汁液滴入一个古老的牛角杯中,随即又加入捣碎的雷公藤根。药液在杯中轻轻搅动,颜色渐变,浓烈的药香弥漫开来,混合着山野的气息。
“这‘血藤灸’要顺着大椎到命门走九转...” 龙阿婆的声音带着一种历经岁月的韵味,她的手指如枯枝般在空中翻飞,迅速将艾绒捏成小团,轻轻地按压在志愿者的背部。每一团艾绒在背上接触的瞬间,顿时迸发出细微的温热,艾烟随风而起,环绕在她周围,缓缓升腾。在她的操作下,背部的皮肤上悄然烙下了如凤凰般的纹路,那些灸痕如同某种符号,传递着古老的疗愈之力。
在一旁的红外热像仪屏幕上,随着温度的变化,显示出灸痕的温度梯度,清晰地呈现出一种极为精确的分布。林婉儿低头观察,眼中闪过一丝赞赏——灸痕的温度分布与《苗医火疗图鉴》中的古本记录一模一样,分毫不差。她抬头看向龙阿婆,心中对这位深谙古法的老人更加敬仰。
然而,顾辰逸此时递过来一个镂空模型,打破了这份平静。“改用3D打印的钛合金灸具吧,”他说道,语气中带着一些现代科技的自信,“孔隙率调到0.7%,与皮肤透药率一致。”他手中的钛合金灸具呈现出极为精致的设计,镂空的结构看上去既现代又高效,仿佛一件艺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