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提升韩姝地位的诏书从威崇殿发出,宫内的暗流便刹那间停止,大家又恢复了往日和平的模样,仿佛什么都没发生过。
韩素素命人每天早早的打开宫门,迎接那些过去常来串门取经的“左邻右舍”,丝毫不见对于她们见死不救的怨恨。
盼着发生点什么的人,没有等到赐死韩姝或者废掉韩素素的诏书,顿时感觉一拳打在了棉花上,徒劳无功,憋的难受。
因此,这两天赵高私下里,都是一副臭脸,像谁欠了他几百万钱没还。
芷阳宫则正常生活,只是没有再来找过皇帝。
“笃!”
“笃!”
胡亥举着十二石强弓,一支支重箭带着摧山裂石的威势冲向厚木板,百二十米外的木板已经碎了很多。
他正在练箭。
小老虎打了个哈欠,虽然没了娘,但仇人给提供的食物更多,一点都不需要捕猎,除了闹腾的时候会挨饿,一般情况下吃的比过去还饱。
它吃饱了,有些困。
“陛下,诸位士子的考卷都批好了。”
胡亥放下重弓,“拿来,朕看看。”
“诺。”离栾先是应了一声,又有些犹豫的说道:“陛下,这里风有些大,要不您回殿里看。”
胡亥从善如流,“好,听你这中常侍的,走吧。”
胡亥笑着挪步离开,离栾低头跟上,嘴上不断的说:“陛下折煞奴婢了,切莫如此啊,奴婢要折寿的。”
“哈哈哈。”
一副昏君佞臣之像。
察举判卷,胡亥规定的是每个人都打出1~10分,然后综合平均。
要注意的是,它是总的1~10分,不是说每道题10分,也就是说你如果有某一方面表现的特别好也行。
三十张优秀的考卷放在一起,三个托盘承载着它们,另外的百余张卷子则堆在一个桌子上,无声的诉说着失败者的命运。
在皇帝开始翻看时,离栾从旁讲解。
“陛下,这一百多位参与者里。有三十余位出生乡野大族,朝中无人,另有近九十位家中有人做官,最差也是亲族在朝,属于互相推荐。”
“最后,有十七人出生贫寒,家中无甚资财,最多祖上还有点香火情,但家道都不行了。”
胡亥点点头,“录用名额方面,二相和国尉有什么谏言吗?”
“冯相建议扩大录入,理由是第一次举行察举考试,要给足天下人刺激,让他们真正了解、渴望参与察举制。”
“嗯,另外俩呢。”皇帝颔首,接着问。
“李相与王国尉倒是没什么话。”
“那就不变了,按原定的28人来吧。”胡亥接着看判卷。
“诺。”离栾自然没什么异议,这里面暂时没他的利益,无所吊谓。
“先把韩氏那四个人挑出来,他们被录取了。”现在摆在皇帝眼前的考卷都是去了糊名的。
听到皇帝的话,离栾一愣,不是说俩郡守之位吗?这咋提上来五个。
“哈哈,要的就是这个反应,给他们一个模糊不清的希望,让他们分不清楚,然后拼命为朕办事。”胡亥一脸成功算计到别人的阴险模样。
这批人又不会一下子提拔成郡守级别,如果五十年内提拔了四个,算皇恩浩荡,还是算陛下欺我,哈哈。
“陛下圣明。”
陛下阴险,离栾如此想道。
胡亥继续查看这三十张试卷,大部分写的还是言之有物的,这种主观性考试的通过率与考官是谁关系很大。
例如这个出生魏地叫安煦的人,胡亥就觉得不错,意见可行的同时,说话还蛮有意思。
他给出了盐铁官营的策略,这个策略提出的很早,第一次完整实施应该是齐国管子当政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