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日后,万河村。
贺九爷顺利坐上新任里正之位,随之而来的是第一件差事,收缴村民新一年的赋税!
大早上,村头村尾敲响铜锣,提醒村民们自觉将税收的粮食挑到新里正家缴纳。
贺年东家院子忙得热火朝天,里正老爷子端坐在廊下的案桌前,提笔登记造册。
贺年东和他的几个兄弟,有的负责翻查册子核对村民家的占地,对应收纳村民的粮食,有的负责起称斗量,或是将收缴的粮食装进麻袋,等待镇上的保长带人来接手账册和粮食运往衙门。
村民们一年到头的收成还没捂热乎,又得上缴大半,个个都垂头耷脸。
如徐家二十亩地的赋税不是小数目,徐锦贵套上牛车,一筐一筐的往车板上扛来谷子。
张婆子站在院子里,沉着脸在心里直骂朝廷黑心肝,根本不顾他们贫苦百姓的死活。
与此同时,不远处对门的屠夫家,贺丞景吃力地挑起一担谷子出门,眼看徐家门前的光景。此时此刻,不敢再生起半分心思。
贺丞景自觉没脸,麻溜转头直往新里正家。
锦绣知道阿娘心疼上缴的粮食,强忍着笑,上前搀扶老娘的手,安抚道:“娘,以往咱家不也是缴上这许多粮食。咱回头想想,今年家里少了好几口人,剩下的粮食足够咱家吃到来年还有剩。”
张婆子听闻此,心头阴霾瞬间一扫而空。
还得是闺女会安慰人,说到她心坎里去了!
往年死老头虽到镇上做工,但每年秋收都会回家挑走几担粮食,美其名曰孝敬镇上的工头管事。
现在想想,死老头孝敬的是镇上那对狐狸精母子。
前几天闺女同她说,老四在镇上有的是法子让外边的野种读不成书,张婆子心里才好受些许。
至于大房,听说徐老头不让他们跟到镇上,没有去处的一家人,屁颠颠的跑到罗家村投靠罗氏的娘家。
——————
这日,锦绣穿上轻便好下地的粗布衣衫,身前挎了个巴掌大小的竹兜,带领地里的工人收集山药的余零子。
徐锦贵两口子和田草也都到地里帮忙,今年收到的余零子不少,来年还得新增田地。
这时,梁管事风风火火地小跑而来,喜笑颜开的道:“徐姑娘,咱家老爷派人捎来口信,山头的地已是有了眉目,不久便能与官府签定租赁契书。”
对面收种子的徐锦贵,最先按捺不住兴奋劲:“那我们得赶着把山头的地开荒了,好的来年下种子。”
锦绣高兴点头,跟官府租用山地之事顺利办妥,她一点儿也不意外。
如他们这一带不起眼的村庄山头,即便不与官府报备,悄摸的开荒也是可以的。
不过,他们两家种山药的事,必然纸包不住火。
租山头花不了几个钱,比租用田地来得实在,在官府过明路,总好过日后提心吊胆。
三日前,梁保长已顺利升任官府主薄一职,日后两家人的买卖多有方便,总不好因为偷荒这点蝇头小利步前主薄的后尘。
“秋收过后村里人都闲着,山地开荒劳物重,等文书下来,我们出些钱请村民们上山帮忙,赶在落雪前将山地的土翻了,赶上冬灌。”
地里采收山药和山地开荒撞到一块,自然需要更多人手,趁着农闲让村里人赚工钱过个好年,未尝不是件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