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者说的困难时期那三年,常顺自然没有经历过,但他听爷爷、奶奶说过,那个年代,不是一般的艰苦。
一天在村里大食堂能够吃一顿饭吊着性命,都是好的。
他这样说,李老板笑了笑,也无法反驳,两人都是经历过困难年代的人,知道他说的话很有道理。
过了会儿,他们就把这个塑料袋装着的东西都看好了。
经过商量,一起2000元。
老照片,不论是他收购的,还是在拆迁区那些搬走了的住户家里捡到的,简单估算了下,肯定超过一千张。
里面有少量民国时期的照片,也有五六十年代或者七八十年代的。
其中好点的,有一张应该是六十年代“八一电影制片厂”的集体合影照。
一张民国时期的“沪”市江景照。
一张特殊年代的山村集体劳作的照片。
还有一张火红年代三位美女的合影照。
这些一共800元。
200元老纸币——10张大团结10元、20张炼钢5元,1500元。
烟标,从废旧书纸里面找出来的,包括那些贴在老木箱子面上的,他也拿过来了。
贴在木箱上的,大多都是五十年代,还有少量民国时期。
这些5000元。
主要是都贴在了木头上不好操作,很难取下来。
加上现在的行情就这样,钱的购买力不同。
要是10年后,收藏高峰期,肯定不止这价。
当然,23年古玩收藏类物品腰斩后,烟标也变得便宜了,行情一样没有高峰期好。
那些特殊年代的红宝书、选集、其它旧书,一起1500元。
近百斤的连环画,八九十年代的占了绝大多数。
不过里面也有两本五十年代的。
一本《白杨树》、一本《诸葛亮渡沪水》。
六十年代初包括特殊年代的,有8本:
《祥林嫂》、《铁道游击队》、《野猪林》、《女驸马》、《红色娘子军》、《鸡毛信》、《红灯记》、《智取威虎山》。
连环画的数量很多,有1100多本。
两人商量的价格是5000元。
今天带过来出售的纸类藏品,总计:元。
看着东西挺多的,但也没卖出多少钱。
在常顺跟李老板查看物品、商量价格时,老者也时不时的跟他们二人聊上几句。
期间又说了些话让他记忆深刻。
他说搞收藏的人,只要“玩”个三年五载,个个都能成为“专家级”的人物,知识会越来越渊博。
毕竟做这一行的,每天都会接触不同的物件,见多识广。
另外那些经常逛古玩市场的人,每次去,都会看见不同的物品,有不同的经历,不管是丰富生活,还是增长阅历,都有好处。
古玩是宝库,不管是物质性,还是精神层面。
当然,他说逛,也不一定就要购买东西,见识一下,了解一下同样是好的。
“老师傅!这几张介绍信,我送给你!”
收拾物品,准备去给常顺转账时,李老板把之前的介绍信拿了出来,递到了老者的面前。
“送给我,我不要,无功不受禄,你说多少钱?价格合理,我可以买下来。”
老者并没有伸手去接。
能看出来,他是一个不喜欢占别人便宜的人。
所谓因果,种了因,迟早是要还的,不欠别人的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