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顺在沪市待了两天,初五就返回了老家,在老家待到初八的时候,基本上没啥事了。
期间实在无聊,他又跑起了客运,为家乡外出打工的人尽了微薄之力,服务了两三天的时间。
另外也让自己的生活过得更加的充实。
跑运输,接触不同的人,他也是为了积累人生阅历。
这个就像曾经开出租车,那时获得的物质财富比较少。
但通过跟不同的人交往,自己却看到了人生百态,他们不同的生活,不同的人生。
那些精神上的财富,对他现在的影响,也是比较深远的。
“人生中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
好的,会让你顺心。
不好的,吃一堑长一智,也会在未来的某一天给你指引。
年已过,初九的早上,吃过早饭,常顺就带着父母、常静,装上那些没吃完的年货,把年前收购到的一些古玩物品放到车上,离开了老家。
他们并没有直接向沪市走去,而是先去了外公外婆家。
在那边,把三舅孙德宏也接到了车上。
之后,才一起出发。
过年这段时间,父母都悄悄的跟三舅透露过售卖旧书、去渣土场捡铁赚钱的相关事情。
对于做这两件事情赚钱,他是期待的。
当然,他们也说到过古玩。
不过对于古董,作为一个年龄四十岁左右的男人,他没有接触过,也没有相关经验,完全是个门外汉。
就算让他去收购,他也不懂。
可以说,不是那块料。
三舅,在几个舅舅里面,是最特殊的,他除了是母亲的弟弟,也是父亲妹妹的老公。
常顺、常静跟表弟、表妹的血缘,是真正的亲上加亲,就算堂兄弟姐妹,也没他们亲。
“三舅!今天才初九,沪市那边的一些工地,不知道有没有开工。
要是没开工,你先跟我爸、妈、妹妹一起售卖几天时间的旧书,到时候我们按天算,开你工资。”
路上闲聊,他对孙德宏说道。
“要啥工资!我在你们那边吃饭不花钱、住宿不花钱吗?
再说门路也是你们帮我指点的,我肯定不能要你们的工资。
就算你们给,我也绝对不会拿着。”
三舅很认真,十分确定的说道。
常顺刚才之所以那样说,也是怕他因为不能马上去渣土场赚钱而感到无聊。
这个年代,那些在工地上讨生活的人,很多都是过了正月十五才出门打工,他的确不能保证工地啥时间开工。
而工地不开工,肯定是没有铁捡的。
孙德宏这样说,他没再说啥。
“阿顺、姐、姐夫,你们之前说的在土场捡铁,一个月能有三四千块钱的收入。
我心不大,要是一个月能挣2000,那也比在厂里上班好了太多、自由太多。”
三舅想了想,又对他们说道。
“德宏,2000绝对能赚到,这个我能十分肯定的跟你保证。”
父亲对他说了一句。
“三舅,我爸说的对,捡铁是一方面,要是运气好,在渣土场捡到了值钱的古玩,说不定一次就能卖很多钱!”
常顺从后视镜看了他一眼,笑着道。
“还能捡到古玩吗?”
关于土场捡铁的事情,他们之前跟他透露过,现在已经一起向沪市出发了,有几率捡到别的东西的事情,他肯定也会提醒他。
“当然能,有一些拆迁区很多历史建筑老房子,那些古代的青砖砖渣里有带字的砖块、一些雕刻有图案的石器。
另外土里埋藏着的,也可能有意想不到的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