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上穿红袍,肚里真心焦。
惹起心头火,跳得八丈高。
打一物品,谜底是啥,你猜出来了吗?”
元宵节的晚上,七点左右,城隍庙老街的某处位置。
宋芫转过头,指着灯谜区一个花灯下、卡片上的灯谜问身后护着她的常顺道。
晚上过来逛的人还有宋文俊、张翠芬、方玲、常静、叶雨晴、田斌。
他们不是一起过来的。
常顺应丈人、丈母娘的邀请,在他们家吃的晚饭,之后来到了这里,路上把方玲带上了。
田斌、叶雨晴、常静坐的地铁。
这两天的时间,旧书店的招牌做好了。
叶雨晴也去店里上了班。
今天过节,城隍庙有活动,说的是“第十届新春民俗艺术灯会”。
他们想看热闹,赏灯,就过来了。
说好了见面的位置,手机联系,大家很容易就聚到了一起。
晚上的城隍庙,搞活动,听说是“台商”冠名赞助,就像之前元旦跨年晚会时“新天地”那边的情景,热闹非凡,人山人海,摩肩接踵。
“这还用说吗?我肯定猜出来了。”
噪音很大,贴着宋芫的耳朵,常顺轻声说道。
靠的近,就在耳边,怎样她都能听见。
“那你说说是啥?”
她似乎没猜出来。
“过年你不是玩过类似的吗,还时不时的听到响声!”
常顺提醒她道。
“是鞭炮?!”
“是的!就是它。”
知道了答案,她又找起了其它灯谜。
“哥!你猜下这个: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打一自然现象。”
常顺跟宋芫刚说完,旁边的常静对他说道。
“阿静,这个太简单了。”
看了妹妹一眼,他笑着说道。
“那你说说是啥,不要只是说简单,你要把答案说出来!”
身前的宋芫听了他们兄妹说的话,对他翻了个白眼。
这样子很可爱。
“不就是风吗!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只是这两句就能猜到。”
常顺对她笑了笑。
“常老板,那我再说一个灯谜你猜猜看!”
站在常静旁边的方玲,也听到了他们说的话。
“啥灯谜?我只猜物品,要是字谜或者其它的我可是不猜的,我文化低,不擅长那些。”
“就是物品!”
方玲又说道。
“猜对了有啥好处没?”
没有急着说猜,虽然问清楚了,但他还是想提点要求,比如说一会儿帮大家买杯奶茶喝啥的。
“你想要啥好处?”
方玲反问她道。
“很简单,我猜对了,你帮我们大家都买杯奶茶或者饮料。”
“要是没猜对呢?”
“没猜对,我就帮大家买奶茶饮料。”
“行!那就这样说!”
见他们二人打赌,张翠芬、宋文俊、田斌、叶雨晴也都看了过来。
“一个黑孩,从不开口。
要是开口,掉出舌头。”
——打一食物。
方玲把灯谜说了出来。
听她这样说,常顺思索起来,其他人也跟着一起想着。
“黑孩,从不开口,开口,掉出舌头。还是吃的东西,是啥呢?”
常顺挠了挠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