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宣宸殿。
此次,太子冠礼的礼制规格很高,主宾位上赫然是绥宁帝亲临,而为太子加冠的人更是德高望重的太傅和国师。
“太子殿下到。”一位太监高呼后,众人的目光被吸引过来。
赢衡踏入殿内,瞧见位于主宾位的赢承珏,他垂眸,快步来到殿中央,向其行礼道,“儿臣,参见父皇,父皇万安。”
赢承珏亲自扶他起身,望着这张与爱妻神似的面容,略微有些失神,他伸出手,拍拍他的肩膀,不语。
这时,候在殿内的众人也皆俯身向赢衡行礼道,“微臣,参见太子殿下。”
“诸卿平身。”
“谢殿下。”
受过诸位大臣的礼数后,太子的加冠礼才正式开始。
赢衡被引至殿中,跪在殿中央的蒲团上。位于一旁的国师手中端着一杯清水,他用手中的柳枝条扫过杯中的清水,在赢衡眉心中点了三下,这意味着消除以往的病灾,祈祷此人余生无病无灾、一路顺畅。
祈福礼过后,国师退至一旁,身后的太傅上前,绕到赢衡身后,解开他束好的长发,用玉梳将长发梳顺,掏出衣袖里备好的玉簪,将长发高束。
跟在太傅身旁的宫婢托着承盘来到面前,太傅捧起承盘中的玉冠,刚想为赢衡束发,坐于主宾的赢承珏忽然出声。
“且慢。朕,想亲自为太子束发。”
绥宁帝此言一出,全场震惊。前几位皇子行冠礼时,他并未出席,一切礼制乃礼部尚书操持。而此次太子冠礼,绥宁帝不仅作为主宾出席,竟还想亲自为太子束发。
这于太子而言,可谓是莫大的殊荣。而诸位大臣,此刻内心也是心绪浮动。
绥宁帝偏爱先皇后留下的这位太子之事,诸位大臣虽心知肚明,但众人皆不过认为这是天家的虚与委蛇。
毕竟,皇室之中,权力至上。
赢承珏不去看诸位大臣微变的神色,他恍惚地看着下首的赢衡,目光似是怀念,又含着欣慰。
赢衡在听到赢承珏要亲自给自己束发时,神色也是微微一动,但他恪守礼数,并未抬头。
赢承珏起身,走下高台,太傅见此,与国师对视一眼后,退到了一旁。
他来到赢衡身后,接过太傅手中的玉梳,在宫婢的指导下,生疏地将他的长发束起,为他戴上玉冠。
冠礼已成,赢衡将双手抵在额间,俯身大拜,以示对此次行冠礼的诸位长辈的感谢。
行冠结束后,赢衡跪直身子,抬眸直视位于主宾位的赢承珏,以待他赐字。
行冠后,长辈会为已满弱冠的男子取字,之后同辈之人都要用字来称呼他,以示对他的尊重。
候在赢承珏身旁的海禄手托承盘,上面摆放着宣纸和毛笔,显然是恭请他为赢衡赐字。
赢承珏眸光复杂地看了一眼下首跪得笔直的赢衡,微微叹气,拿起承盘里的毛笔,龙飞凤舞地写下两个大字“祈安”。
海禄听到他放笔的声音后,取出承盘里的宣纸,将他为赢衡赐的字展示出来。
赢衡和诸位大臣见到这两个字时,神色都是微愣。一般的赐字都会与自己的名字有关,或意义相近、相反。如大皇子赢徽,赐字为礼臻。
祈安,可谓与他的“衡”字毫无关联。
太傅眉头一皱,刚想出言反驳,就被赢承珏一个手势阻止。
他看着下首的赢衡,眉眼间皆是愁绪,出言解释道,“此乃皇后所取。”
绥宁帝此言一出,下方万籁俱寂。诸位大臣皆知,绥宁帝后位空悬多年,能被他称为皇后的,也只有太子的亲生母亲,薨世多年的淳仪皇后——叶翎月。
赢衡微愣,他抬头看着上首的父皇,却惊然发现,父皇看着他的目光中充满了哀伤,却又有寻常人家父亲眼看自家孩子长成的欣慰。
他被父皇这样的目光灼烧了,微微垂首,低声呢喃着母后为他取的字,眼眶也渐渐红了。
他虽然不曾见过母后,但他能从这个名字中,感受到母亲对他的爱。
祈安,唯愿我的孩子一生安康。
————
【这里的行冠礼是自己改了一下哈,真正的冠礼是要带三次冠的,也没有祈福礼的哈,大家不要过于纠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