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真无奈,只得上表请罪,并乞朝廷再拨大军,来与诸葛亮再决雌雄!曹丕接到兵报,一面召集众臣商议,一面对发文书命华歆向东吴孙权求发援兵,让他速攻伐荆襄,以分其势。又传旨意令汝南的曹仁、夏侯德赶紧向南进兵。
诸路人马都还没有岀动,魏文帝使气急攻心,终于还是耐不住寂寞,去找他的父王曹操,爱妻甄洛去了。临走之时他托孤与曹休,钟繇。司马懿等人,叫众人须好好的扶佐养子曹叡为帝,称为魏明帝。
曹丕自从废了汉献帝刘协建立大魏朝后,也不过六七年的光阴,他驾去西方之后,太傅钟繇,骠骑将军司马懿,大司徒华歆等人遵照他的遗诏立平原王曹叡为皇帝,叫做大魏明帝。
魏明帝字文仲,他很有能力,是甄宓之子,也是曹丕的皇长子,他即位之后,当然照例大封功臣,并且大赦天下。尊封母亲甄氏为文昭皇后。他自幼深受魏武王曹操的喜爱,经常伴随在曹操的身边。
曹丕承袭魏王之时,他就受封武德侯,黄初二年晋封为齐国公,第二年又晋封平原王之爵。他为君之后,改元太和,很注重集权,善于制衡大臣。并且颁布了《魏律》。也很重视文化教育,鼓励学术研究,把曹魏文化又推进一步。
明帝的为君治国的能力已经介绍过了,回文继续说述西部的战事。明帝登基之后,他决定亲征,大会诸侯。看会不会人人效命,个个献功;若不然,一旦长安一失,关中地区就守不住了。
但是此时太傅钟繇奏道:“凡为将者,必须要智术过人,则能制人,孙子亦说过,‘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大都督曹真虽能用兵,但是他的谋略比起司马仲达来说,还是有一定的的差别。陛下若用骠骑大将军司马懿为将,就使不能战胜诸葛亮,至少也能斗个旗鼓相当。不知圣意如何?
明帝掉头问司马懿曰“卿乃顾命大臣,可乎去敌蜀汉诸葛亮乎”?仲达曰“君以命顾臣,臣岂敢不从命乎?臣愿意去敌诸葛亮,但是能否克敌,非臣所料也!但二京周边郡县已经无兵可调,臣欲亲往皖城、南阳以及汝南曹仁处抽调兵马,方可克敌望陛下恩准”。
明帝准奏,封他为平西大都督,令调南阳兵马二十万,以抗诸葛亮,并亲自带兵出长安,暂为曹真的后援。
司马懿领旨,星夜向皖城而去。再说孔明自从岀师以来,累获全胜,他心中正在高兴,此时正在祁山寨中,会众议事,忽然有尚书令李严派子李丰来见。孔明立刻召见,唤入帐中问之,丰曰“吾奉家父之命,特来与丞相贺喜。孔明曰“喜从何来”?
李丰曰“当初孟达受彭永言所惑,不得已投降了曹魏,因为他深恐被彭羕连累,自投降曹魏之后,曹丕为了拉拢他,分化蜀汉阵营。封他为散骑常侍,领新城太守,为平南将军。并时常赐以骏马,金珠等物,以结其心”。
也有望他能知恩图报,收复整个东山郡的意思。但是他没有如愿收复三郡,曹丕有所失望,于是恩宠稍减。文帝死后,明帝不再宠信他。朝中也有不少人讲的的闲话,他更加心惊害怕,日夜不安,要重新回归蜀汉的旗下。时常与家父有书信往来。
并托我父在皇帝陛下面前代为谢罪。所以他叫心腹家人,持书来见我父,说他听说丞相出祁山在雍凉屡战屡胜,魏明帝心中方寸大乱,因此在魏兵无法东顾之时,丞相取潼关、长安以据关东;他孟达兵取洛阳,再回归到了大汉的旗下。
这是他写给丞相的书信。李丰说完,他掏岀信来,交与了孔明。孔明得书大喜,他令人厚赏了李丰一行人。这时有人来报说“魏明帝驾幸长安为曹真的后援,他令司马懿为平西大都督,起诸路之兵到长安聚会”。
孔明当时不免吃惊,他虽然没把希望放在孟达的身上,但是孟达真的反叛成功,对蜀兵也是助力非小。但若是司马懿成功的擒获了孟达,对蜀军的气势打击也是非常巨大。因此理念上只能成功,不许失败。
只见参军马谡上前曰“曹叡来长安也做不了什么事来,若担心孟达被司马懿所擒,可写书信提醒他便是了,有什么可以惊慌呢”?
诸葛亮说也只能这样了,他立刻写信告诉了孟达。可是孟达也是个作死的主儿,他回信对诸葛亮说“皖城距洛阳有八百里,至新城有一干二百里,司马懿就是得知了这个消息,他也要禀知在长安的魏主,那样的话,回返是一月有余,他孟达的城池已经加固好了,而诸将带领大兵尽守在险要之处,即使司马懿来也成不了什么事情,叫孔明放宽心便是,好好的听他的好消息”。
孔明看过了孟达的回信,气得差一点归西!他掷书于地而顿足曰“这反复之贼最终还是死于司马懿的手下了”。马谡问曰“这又从何说起呢”。孔明对他说“你也是有此见识之人,并且跟随过桓侯岀征过南中地区,并一路直下安南;为什么也问出如此荒唐的话来”。
“兵法有云:‘出其不意,攻其不备’,此乃兵家用兵之道也,岂容料一月之期乎?司马懿即领魏主之诏敕,当然是逢寇自剿,遇盗必除,焉得奏闻魏主请旨?若得知孟达已反,不超过十天,人马必到孟达的城下。安能措手乎”?
马谡终究太年轻,他还是不太相信。这时黄忠、严颜、赵云、张合,张辽,太史慈,甘宁皆曰“丞相所料不差,孟达叛贼必死无疑了,看来我们也靠不住这个反复无常的小人了。不过丞相还是回书一封,提醒他一下,叫他举事之前别让身边的人知晓。不然。他死得更快”!
孔明曰“古言说:“姜还是老的辣”在说不假!你们一言直接切中了要害!本相就再写书信一封,提醒一下这个孟达吧”!
于是孔明立即写了文书交于来人带回,孔明叫他在路上也要小心,免得发生变故。其人连连答应,便回新城去了。
再说司马懿奉了曹叡之旨带兵符到了皖城调兵,他命长子司马师、次子司马昭去各郡催调兵马。司马师字子元;司马昭字子尚。二人也是素有大智,深通兵法韬略的人。他俩随父从军,在路上就拿获了这个使者,审问清楚一切情况。使者把孟达和孔明勾搭的这一切情况和盘托出,并交出了孔明的书信。
司马父子看后皆以手加额曰“吾主真乃洪福齐天!诸葛亮从陇西接连杀败夏侯楙、曹真。大魏已经损兵三四十万,朝里朝外是人皆胆寒。天子也不得已驾幸长安!若再不用吾来调兵拿获孟贼的反情,待孟贼一反,他手下也有十余万人,那是二都休也”!
此贼即与孔明相通,待吾擒了此贼,孔明心寒,必自去矣!这时又有孟达的心腹人也具状出首孟达。
司马懿下令立刻发兵新城,众人皆认为要禀报天子,方可行事,司马懿对他们,特别是两个儿子司马师、司马昭说,你的就是和孟达的想法一样了,他就是如此判断事情的,所以注定的不能成事。现在我们来个权宜之计。一面拜书奏闻,一面发兵擒贼,就这样孟达就轻松的被司马懿擒获了。
司马懿调集了诸路兵马二十余万,来到了长安。他把擒孟达的事报告了明帝,并伏地请罪。曹睿扶起,又嘉奖了他。并让他代替曹真为大都督,对抗诸葛亮的大军,自己则回洛阳皇宫安定民心去了。要知后事如何,请接着看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