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曲终了,余音袅袅,绕梁不绝。
现场叫好声此起彼伏,如潮水般汹涌澎湃,仿佛要将整个场地都淹没其中。
众人沉浸在美妙的音乐之中,脸上洋溢着陶醉和满足的神情。
而此时,王无痕却突然伸出手指,指向一个管状型的乐器,眼中透露出好奇与疑惑之色,
开口问道:“这是什么?”他的声音虽然不大,但在这喧闹的环境中依然清晰可闻。
拿着那件乐器的乐队成员先是一愣,随后露出一丝迷惑的表情。
他恭敬地向王无痕行了一礼,回答道:“回掌门,此乃筚篥。”
王无痕疑惑的道:“哔哩”,不禁皱起眉头,再次追问:“什么哔哩?”
就在这时,林子仙迈着轻盈的步伐走了过来。
他微微一笑,俯身捡起一根树枝,然后蹲下身去,在地上一阵划拉。
只见地面上出现了两个工整的字——筚篥。
接着,林子仙抬头看向王无痕,解释道:“‘筚篥’,它还有个别名,叫做管子。这种乐器音色独特,表现力十分丰富。”
说罢,他的目光重新落在那支筚篥上,对其充满了喜爱之情。
管子是华国传统乐器,历史悠久。
它在古代称为 “筚篥”,是一种双簧吹管乐器。
从古代起就用于宫廷音乐、民间鼓吹乐等多种音乐形式中。
声音相似原因:和唢呐一样,管子也是通过双簧片振动发声。
其音色具有高亢、明亮的特点,在音域和音色的明亮度上与唢呐有相似之处。
例如在一些北方的鼓吹乐演奏中,管子的声音和唢呐相互配合,它们的高音区都能发出尖锐、穿透力强的声音。
而且管子和唢呐都能通过气息控制和指法变化来吹奏出各种旋律。
细节差异:不过,管子的音色相对唢呐来说可能更加质朴、厚实一些。
唢呐的音色变化更加丰富,管子的音色则较为 “直”,它在演奏古朴、典雅的曲调时更具特色。
“这个声音和唢呐非常相似了,这样吧,拿纸笔过来。”
小瞳一双明亮的大眼睛闪烁着灵动的光芒,动作敏捷地一把抓起桌上的一支精致毛笔和纸,
然后像一只欢快的小兔子般一蹦一跳地朝着王无痕跑了过来,嘴里兴奋地喊着:“师父,笔来啦!”
王无痕微笑着看向自己这个可爱又乖巧的徒儿,眼中满是慈爱之色,伸手轻轻摸了摸小瞳的头,
温柔地说道:“乖小瞳,我家小瞳真是越来越懂事、越来越好啦。”
说罢,他从满脸笑意的小瞳手中接过纸笔,转身走到桌前,缓缓坐下,开始作画。
不多时,一幅栩栩如生的唢呐图画便跃然纸上。
王无痕指着这幅画对众人解释道:“诸位请看,这就是唢呐。至于其内部构造,就连本掌门也是不知晓。
不过没关系,大家不妨尝试着依照此图去制作一番,如果实在无法成功造出唢呐,那么用筚篥来代替唢呐进行演奏也行。”
此时,站在一旁的乐器师听闻此言后,凑上前仔细端详起那张图纸来。
这乐器师是行家里手,经验丰富且技艺精湛。
他盯着图纸看了一会儿,突然间双目放光,兴奋地道:“依我之见,此唢呐虽然内部构造未知,但仅从外形及与筚篥相似的声音提示来看,能将它制造出来!掌门您只需稍等几日便可。”
乐器师对于各种乐器的结构和原理都有着深入的了解,再加上王无痕所提供的图纸以及关于声音相似性的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