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日,阳光透过宫廷大殿那高大而华丽的窗户,洒在了皇帝司马洪亮身上。
他身着龙袍,端坐在金碧辉煌的龙椅之上,正专注地倾听着大臣们的奏报。
朝堂之上气氛庄重肃穆,群臣们分列两旁,手持笏板,依次向皇帝陈述着各种国事。
就在此时,一名神色匆匆的侍卫快步走进殿内,单膝跪地,高声禀报:
“启禀陛下,宫外有若熙国使者求见!” 司马洪亮微微一怔,随即面露惊讶之色,连忙说道:“快快有请!”
不一会儿,只见一位身穿异国服饰、面容焦虑的使者迈着急促的步伐走进了朝堂。
他来到御前,恭敬地行了一个大礼后,急切地开口道:
“尊敬的晋皇陛下,小臣奉吾国君主之命前来拜见。
如今我国遭遇大难,恳请贵国出手相助啊!”
司马洪亮眉头微皱,问道:
“究竟所为何事?使者但说无妨。”
使者深吸一口气,缓声道:
“回陛下,近日蜀国大军突然发难,现已兵临我若熙国都城之下,将城池重重围困。
我军虽奋力抵抗,但敌众我寡,形势危急万分。
吾主深知与晋国向来友好,故特遣小臣前来求救,望陛下能念及两国情谊,出兵救援。”
说着,使者再次深深一躬,眼中满是恳切和期待。
只见那司马洪亮微微眯起双眸,略作沉思后缓缓开口说道:
“此事关系重大,容朕细细思索两日之后,再给你一个确切的答复。”
说罢,他轻轻挥了挥手,示意身旁的侍从将使者先行带往驿馆好生歇息。
使者见状,也不敢多言,只得恭敬地向司马洪亮行了一礼,然后随着侍从转身离去。
待使者离开后,朝堂上顿时议论纷纷。
一位老臣站了出来,捋着胡须道:
“陛下,臣以为不可出兵。
这若熙国与我晋国虽是友邦,但蜀国军力强盛,若贸然出兵,恐引火烧身啊。”
话落,不少大臣纷纷点头称是。
这时,年轻气盛的兵部侍郎却反驳道:
“陛下,若熙国有难而我晋国不出手,日后他国如何看待我晋国?
且唇亡齿寒,若熙国一旦被灭,蜀国下一个目标恐怕就是我国了。”
此语一出,另一部分大臣也表示赞同。
司马洪亮看着下方争论不休的臣子,心中权衡利弊。
若出兵,胜算几何尚未可知;
若不出兵,确实有损晋国威名。
突然,一直沉默不语的丞相站了出来:
“陛下,臣有一计。
可先派一小队精英前去探查虚实,
同时派遣使者前往蜀国斡旋,许以一定好处,看其是否愿意退兵。
如此一来,进可攻退可守。”
司马洪亮听后,眼睛一亮,抚掌笑道:
“丞相此计甚妙,就依丞相所言。”
于是,司马洪亮当即选派了一队精英,秘密潜入蜀国军阵之中,同时派出善言辞的使者去往蜀国都城。
数日后,精英小队传回消息,所见所闻表明蜀国大军士气高昂,粮草充足,且毫无撤兵之意。
而使者那边,虽费尽口舌,许以金银珠宝和边境几座城池,然而蜀国国君听闻只是冷笑连连。
他坐在高高的王座之上,眼神轻蔑地扫过使者:
“你们晋国莫要以为这点东西就能打发朕,若熙国这块肥肉朕吃定了,你们若是识趣,便乖乖缩回去,否则休怪朕连你们一起收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