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忧默默等帝后二人秀了一把恩爱,待皇上讲出驸额人选是孝庄太后的四哥、科尔沁亲王满珠习礼的玄孙——辅国公色布腾巴勒珠尔时,隐晦提出色布腾巴勒珠尔此人自小在京城长大,就算在京城修建公主府,让公主和驸额婚后留在此处生活,也是合情合理的。
富察琅嬅哪里舍得璟瑟远嫁?她听出解忧话中之意,当即眼前一亮,对着皇上一顿软磨硬泡、连捧带哄,晓之以情、动之以理,搬出各种典故,甚至下定决心给家里写信,让富察氏一门老小轮番上阵劝说,就算留不住璟瑟,也不能放任她嫁去遥远的科尔沁草原。
人逢喜事精神爽,富察琅嬅眼下儿女双全、心智清明,讲出来的话自然能让人听进去,皇上再窝囊赘婿也是皇上,手下有乌雅兆惠、富察傅恒等几员猛将,还不至于对蒙古卑躬屈膝。璟瑟是宫里这一代唯一的公主,也是他唯一的嫡女,自幼备受疼爱,若是能有两全其美之法,当然是极好的。
谈着谈着,这事差不多就算敲定了,皇上以孝治国,多半不会强迫太后身边唯一的女儿柔淑远嫁,但他会争取让璟瑟出嫁后留在京城,以便对方时时入宫,共享天伦。
日头西斜,眼看就到了晚膳时分。皇上嘱咐二人,一切尘埃落定前不可外泄半点风声。解忧表面恭敬答允,心中嗤笑不止——你这破皇宫都漏成筛子了,心里没点子b数吗?
......
翊坤宫。
李玉传完闲话就匆匆离开了,如懿全程屁股都没挪一下,更别提掏银子请喝茶了。她唇角挂起蜜汁微笑,对身侧的容佩微微撅嘴:
“皇上虽以孝治国,对太后多有忍让,但在国事与家事之间却难以抉择。太后与皇后之间,因着各自立场不同,难免生出龃龉。本宫身为嫔妃,理应为皇上分忧。”
“是,娘娘聪慧,娘娘打算怎么办呢?”
如懿轻抚着绣有诗句的手帕,眉头微蹙,决定亲自往太后宫中一行,欲借此机会,缓和从前的矛盾,同时也为自己心爱的少年郎做点贡献。
“本宫欲往慈宁宫一行,你备下一碗火腿鸡汤,咱们走一趟吧。”如懿吩咐一句,整个人看上去淡雅从容、胸有沟壑。
......
慈宁宫。
“娴妃?她来做什么?”
虽然在世界意识的强行修正下,太后深信下毒一事与如懿无关,但二人平时也无甚交集。对方贸然来访,让她很是意外——若非有要事相商,便是有所求咯?
“臣妾参见太后,太后万福金安。”如懿行罢大礼,起身立于一旁,身上暗红色老式宫装,与侍立在旁的福迦姑姑相得益彰。
“娴妃此来,可是有何要事?”
如懿微微一笑:
“臣妾听闻蒙古各部上书,求娶大清嫡公主,皇上正为公主人选一事纠结。”
太后有些意外地抬眼瞧了她一会儿,这事儿自己也是刚刚得到母家钮祜禄氏的消息,如懿消息倒是灵通:
“倒难为你巴巴地赶过来,是想往哀家心口上捅刀子不成?”
“还请太后稍安勿躁,先用了这碗火腿鸡汤定定神如何?”如懿示意容佩取出兀自滚烫的汤碗,炸开三根手指捏住碗底,送到太后鼻子底下,“太后,趁热喝了吧。”
一股油腥肉香直冲天灵感,带来些不美妙的回忆。太后眉心一皱:
“哀家现在没有胃口,先放下吧。”
“太后,这汤是臣妾炖了两个时辰的,还热着呢,太后喝了解解乏吧。”
太后刚想斥骂两句,一股莫名的冲动涌上心头,促使她伸手去接那汤...
“啊!”
滚热的汤碗瞬间将太后保养得宜的娇嫩双手烫红了一块,汤碗随之滚落在地。如懿慌忙跪下请罪,将自己烫红的手指在身上搓来搓去。福迦忙着找太医、叫人收拾残局,慈宁宫里登时乱成一团。
......
“罢了,你也是一片孝心,哀家不怪你。”
太后手指上裹着白布,明明怒不可遏,但还是控制不住的想听听如懿说话。
“多谢太后。既然太后与皇上正为公主婚事烦忧,臣妾特来献上一计,或可解太后与皇上之忧。”
太后闻言来了兴趣,示意如懿继续。
如懿嘟嘴一笑,缓缓道:
“臣妾以为,与其让皇上与太后为此事争执不下,不如由太后主动提出让柔淑公主出嫁,以彰显太后之大义,同时,也可借此机会,向蒙古各部展示我大清的诚意与决心。而公主虽远嫁,但皇上已允诺其可时常入宫,共享天伦,如此,既能巩固边疆安宁,又不失皇家颜面。”
“荒唐,哀家膝下仅余柔淑一女,你还让哀家主动提议,是想帮皇后气死哀家吗?”
“臣妾不敢!”如懿吓得五体投地,屁股高高撅起,将自己理解的朝中局势一一道来,包括皇上会忌惮蒙古两大部落联合的势力,以及富察家必定给皇后施压等。
太后听后,眼中闪过一丝赞许,却也未立即表态,转而问道:
“此计虽妙,但若本宫提出,皇上竟答允了,又当如何?”
如懿早有准备,从容答道:
“决计不会,皇上忌惮准噶尔和科尔沁部的势力,必定会拒绝太后的提议。”如此一来,皇后痛失爱女,必定心如刀割,自己也可报了往日的种种仇怨。
太后终于露出一丝满意的笑容,如懿此举,既是对自己的尊重,也是对后宫稳定的维护。更重要的是,自己主动提议,皇上自行拒绝,方显出自己身为太后的威严气度来。
“哀家从前竟不知娴妃有此心胸见地,聪慧伶俐。你有此心意,哀家甚感欣慰。此事,便依娴妃之意而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