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悬念乜四仁工作分配在汉山电站。在汉山市还有留马山电站和石门电站,但这两个电站都远离城市,相对偏远。汉山电站在秦岭南坡深山沟里,实际上距离城区并不太远,也就十多公里,骑自行车不到一小时便可到达,交通便利。在汉山市属于国营小型水力发电站。单位有不到两百人正式工,还有十几人临时工。汉山电站山清水秀,自然条件极好,利用褒水近百米水头发电。褒水是汉江最大支流,而汉江又是长江最大支流。因此,汉江大部分水源自褒水。褒水有着悠久历史和文化,发源于关中地区太白山脉。褒水与汉江交汇处,是我国最早建立古褒国政权所在地,也是中国文明与发源地之一。
这里风景幽静,道路崎岖,电站前面被大山封锁,侧面就是着名悬崖绝壁栈道,从侧面公路直上便到达省城。是我国历史上兵家必争之地,道路蜿蜒,过去是连接南北的唯一通道。高山峻岭风景怡人,有着天然药材宝库之称。
乜四仁喜欢摄影,并学了大量摄影方面理论知识,可惜自己没有照相机,单位宣传科有一部照相机,但那是一件贵重物品,而且用于单位工作宣传和留取资料用的,也不可能借给他进行风景摄影和学习。乜四仁对照相机有一种神秘感,认为那不是普通人能学的。
乜四仁分配到汉山电站时,单位已经有两名大学生和三四位中专生。他的到来,并没有给这个单位注入新的活力和生机。只是平平的在学习会议上宣布了他的到来,没有为他接风洗尘。乜四仁就这样来到单位。他告诉大家姓乜,大家望一眼他:这个姓不是太多。并没有询问他叫什么,就习惯称呼为小乜。
虽然他是中专学校毕业,是水轮机运行专业,还需要有师傅带半年才能够出师成为师傅。半年出师考试时候,没有控制好关机时机,差一点出不了师。即使大学生毕业生,在电站实际操作也要实习三个月时间。农副工转招和地方招工来的普通工人,水轮机值班操作更加严格,必须由出师两年以上师傅带徒,经过一年努力,最后由单位老师傅组成考核专班进行考核,合格的进入运行班,不合格的转到后勤或渠道维修看护班。
电站最辛苦工作是拦污栅管护清理班。褒水延绵数百公里,发源于太白山,沿岸杂草树木丛生,上游丢弃的垃圾,甚至于死猫,死狗,野猪等尸体,都汇入褒水拦污栅处,必须及时清除,确保行水畅通。拦污栅垃圾清除是单位上最为辛苦和繁重的工作,几乎半小时不停工作,一天要打捞一两车垃圾,发生暴雨和洪灾时候,一天要打捞三四卡车。打捞上来也有许多宝贝,例如从山上原始森林滚落的木头,树枝,但以垃圾为主。这样下来单位生活用劈柴就不成问题。每年厂房里堆着满满当当树木与劈柴。冬天大家在厨房旁,围着劈柴烤火,烤红薯洋芋、玉米棒儿等等。这也算是电站兴趣爱好。
刚参加工作时候,乜四仁回家,发现母亲并不高兴,让自己在单位多干一些活,把学到的知识传授给别人。让他不要经常回家,家里有大哥大嫂种田,母亲现在和她们一起生活,他们俩有力气,会种田粮食收的好,在单位粮食不够吃,可以带一些去,单位离家太远了,我们到区上要坐公交车一个多小时,然后去你单位还要坐班车,每周只有一班,碰不上,还要走路一个多小时,这样太辛苦了。
母亲很满足和高兴。每次回家,大哥总是要给他带许多特产,红薯干片。他最喜欢吃的是家里红薯干片儿,就是把红薯完全蒸熟之后,再切成薄片晒晾干,有嚼劲,香甜可口,非常的美味。哥哥带上这些东西,骑上飞鸽牌二八圈自行车,一直送到单位门口。他让大哥进单位去看看,大哥总是摇摇头。他认为电站是一个非常神秘单位,自己不该轻易进去,况且到处都是电线和沟渠,自己并不了解,这样进去会让弟弟为难,对弟弟影响不好。所以总是摇摇头,然后骑着自行车离去。
他每次想,哥哥来回骑自行车三四个小时,从来不喝水。其实哥哥并不是不喝水,当弟弟离开后,哥哥把自行车放在草丛里,在他们电站的沟渠里饱饱喝一肚子水,然后看看弟弟神秘高档的单位机房,为弟弟高兴和欣慰。回家后,总要详细给母亲讲乜四仁单位厂房、渠道以及草坪和无限的风光。
母亲总是遐想着乜四仁单位环境肯定不错。
乜四仁转正定级工资37.5元。工资相对较高,加上每个夜班补助五毛钱,这样算来。每月额外收入有四五元钱,加上工资收入已经40多元。他全月生活开支一般不超过15元,正常情况在十二三元,这是因为单位职工食堂只收取米面,油菜基本成本,而炊事员工资,水电都是由单位统一报销。劈柴更是不用说,每天从拦污栅处打捞的劈柴供职工食堂烧不完,冬季大家用劈柴围坐在劈柴旁烤火,烤红薯,开心的笑谈。
他每月回去给母亲20元钱,母亲和哥哥都不接收:农村家里花不了多少钱,家里喂有鸡鸭,下的蛋足够油盐吃喝,家里粮食吃不完还有结余,卖了后够侄子们上学和零花。你的钱留着以后娶媳妇用。说起接媳妇。乜四仁竟然笑了起来:自己年龄还小,况且他们单位女职工极其少,单位食堂有两位已经结过婚的厨师,运行班的姑娘少的可怜,只有四五人还名花有主了。看着汉山电站是一个近郊区电站,骑自行车不到一小时就到了城区,但这个地方又相对偏远,白天锁着大门,外面任何人不能进入,怕发生不安全事故,为便于单位安全管理,出入后迅速将大门锁上。来单位找熟人,必须本人接送后进行登记。
乜四仁每月结余30元左右工资。一般一月回一次家,剩余大把时间,他便到城里书店转悠。每周都要买许多书回来,随着时间推移,他便买了许多书籍。不但书架上放的满满当当,连床边都堆起了厚厚的书,他在知识的海洋里翱翔,通过读历史和小说,仿佛看见了外面的世界,我国三四十年代的事情,通宵外国各时代的文化和生活习性,以及爱情观,婚姻观,人情世故,风土人情让他脑洞大开。他认为读书是人收获最大、增长知识最好途径。读书使乜四仁一生奋斗和追求的目标。
至于母亲说的让他把知识传授给别人,他有些笑话母亲的少见,因为他们单位陆陆续续分回来大学生,而他这个中专生在单位极其普通,普通到连自己的师傅都没有问过他的全名:学徒前大家叫她小乜。感到对自己有些蔑视和瞧不起。半年后他出师,开始叫他乜师傅。甚至在他盖棺论定的时候,徒儿们送的花圈上也写着:乜师傅安息。
电站连同农副工有两百多人,实际上许多家庭是“一头沉”家庭,下班后要回到农村帮农村户口的妻子种田劳作。这样的家庭比较多见,甚至于一部分下乡知识青年,在农村取妻后生儿育女。电站女孩极其少。电站这么好单位与工作,为什么没有女孩儿到这里来工作?
乜四仁的师傅是老段,老段这人只有初中文化,但师傅工龄很长。老段对人友善谦虚。在乜四仁刚刚派自己为师傅时,还谦虚的说:你是高中毕业又是中专毕业生,学的水轮机运行这一行专业,你应该是我的师傅才对,我却当了你的师傅。迟早你会成为我的师傅的。
听到这话,乜四仁有些高兴和沾沾自喜。随着时间推移,他知道老段这人不简单,虽然是初中文化,对电的知识懂得不少,对水轮机各个性能都很了解,有时候在维修班进行维修检修时,遇到许多问题还要向老段请教。老段总是优先对乜四仁说:你看这个问题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