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邓国人,逃难到了庸国,你们庸国不庇护,反而全部送到我们巴国来了?”
“庸国人不厚道!亏你们还是伯爵上国,竟然做出这么坑害邻国的勾当。”
难民,没有土地资源,到哪里都是如同蝗虫过境一般疯狂消耗资源。
庸国国力在诸侯国中,属于第二档,地位上甚至比子爵的楚国还要高一级,属于伯爵上国。更关键的是庸国还是当年武王伐纣时的“牧誓八国”之首,国力强大,与中央周王室分庭抗礼的存在。
只不过近些年庸君把庸国国力败的所剩无几,这次面对楚国吞并邓国,竟然无动于衷不说,还趁火打劫,倒腾邓国物资。
庸国更是经不住这么多邓国难民的涌入,不得不让庸国商人将难民带到四面八方的邻国去自谋生路。
“这些可不是什么奴隶、难民,他们都是我们庸国收拢的邓国匠人国民,各个都有一技之长,带到这牛市,也是希望能遇到明主,择一片封地栖息。”庸国商人不卑不亢,对于巴国商人的指责一一奉还。
“明主?明主会来逛牛市?你们应该去马市看看。”巴国商人嘲讽道。
“战马现在是战略物资,我们即便想去马市做生意,也收罗不到足够的马匹出售啊。”庸国商人也不生气。
姬长伯看到这庸国商人的谈吐,倒是有些敬佩了,面对咄咄逼人的巴国商人们,他竟然能一一回应。
了解了大概的情况,姬长伯带着卫安往牛市另一边走去,三三两两的难民聚拢在一起,有的是拖家带口的亲人,有的是抱团取暖的同乡。
难民啊,春秋战国时期,最宝贵的财富,便是这些人。他们有的是耕种的农户,有的是打铁的铁匠,有的是酿酒的酒户……
有了这些人,随便一片封地都能兴旺起来。
想到这里,姬长伯有些遗憾的摇了摇头,叹了一口气,自己这个庶出的小子,恐怕这辈子都不会有自己的封地了,毕竟巴国是个小国,嫡子又众多,排队都排不到自己。
“公子怎么了?”卫安看到小公子边打量难民,边摇头叹息,不由得有些好奇。
“我在感叹自己没有封地,不然我一定收容这些匠人国民,给他们安身立命的地方。”
卫安也是一阵沉默,小公子庶出,在这小小的巴国,除了顶着一个姬姓王族之外,恐怕与常人无异。
“小公子宅心仁厚,真是让人感动非常。”一个有些苍老的声音从一旁的牛棚里传出。
姬长伯停下脚步,驻足看去,只见一个蓬头垢面的中年男子,倚靠在牛棚的牛槽边,微笑着注视自己。
姬长伯微微一躬身,行了一个礼。
“小子口气有些大了,不过确实是心中所想,所以有感而发罢了。”
“敢问小公子,是王族子弟,还是大夫子弟,又或者是士族子弟?”中年人可能也是在这牛棚里待久了,见姬长伯小大人模样,于是攀谈起来。
“我是王族庶出。”简单表明身份,那中年人却是微微一愣,随后大笑起来。
“公子既然是巴国王族,难道不知道你们的开国国君,就是那周王室的庶出子弟?你既有着天子血脉,为何担心自己庶出的身份低人一等?”中年人止住笑意,反问道。
姬长伯一愣,巴国历史这方面确实是自己的短板,说是一无所知也不为过。
但是这个中年人为什么这么清楚?
“敢问先生尊姓大名?”姬长伯觉得面前的人不简单,虚心一拜。
中年人回了一礼,“亡国之臣,邓国工官,君无器。”
君无器?历史上没这号人啊,工官,那不就是负责全国工匠管理的最高官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