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子,可是想用此法,宣传王令,广布圣谕?”江欢试探着问道。
“这只是其中一种用法,最重要的,是用这个方法来制书!”姬长伯取了一旁扔在地上的废旧竹简。
匠人正准备将这竹简捣碎,蒸煮,制浆。
姬长伯却将其捡起来,打开,里面的字迹已经模糊,但是还能辨认。
“江水滔滔兮,佳人坐船头。岸有猿啼兮,我自掌船舵。这里面记录的,是一首短歌。”姬长伯举例。
“我若是用纸张,配合印刷术,将这首短歌印刷上百份,不出三日,整个苍溪就会流传这首短歌。不出三月,整个巴国都会这首短歌。”
江欢的眼睛逐渐亮了起来,这与自己的想法不谋而合。
“这便是江欢刚才说到的,一种用途,宣传!广而告之!”
“而另外一种用途,叫做存思!”姬长伯指了指自己的脑袋。
“我所思所想,写成书籍,便能保存下来,日后有人看到我的书,就能明白我的所思所想!而后人也能通过了解我的所思所想,学习我的技艺,我的谋略,我的能力……”姬长伯看到面前三人,眼睛都亮了起来。
“所以你们懂了吧?我想通过印刷术和纸张,制书!大量的书,记录各种技艺,医术,算术,诗文,然后再兴办学校,由识字的人,将这书中知识,传播出去!让人人识字,人人都能学习书中技法!”姬长伯越说越兴奋。
江欢的眼睛也越来越亮。
“公子大才!此法不仅可以提升民智,还能开教化!使人明礼!”江欢这种文官,毕生的理想,就是文能传世,从而实现,思想上的永生!
“没错,江尚书,编撰书籍,兴办学校,就是你接下来的任务!”姬长伯点头认可江欢的话。
江欢兴奋下拜,“公子大才!江欢佩服!”
“江尚书起来,我们三个,就在这里商量一下,书籍编撰的方向。”
“活字印刷排版复杂,一页书籍,一次排版,所以我们要定下印刷的数量,内容,并预留样本,以方便日后复印!”姬长伯先定下了制书的基调。
“第一批书,就叫教科书,内容全面,包括,教人识文断字的文科,教人算账记录的数科,教人技法工艺的工科,教人种田耕地的农科,教人治病的医科,教人打仗行军的兵科。刚好六科。”姬长伯心中已经有了大概的教育体系框架。
“六科教科书的编撰,由礼部主持,户部拨款,专款专用,搜罗对应人才,由他们口述,礼部官员整理成本,汇总编撰成书。”姬长伯滔滔不绝的述说着自己的构思。
“那这第一批教科书,印刷的数量如何定?”君无器疑惑。
“而且苍溪难民来自各国各地,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文,文科定下哪种字体?”邓子叶提出了他的问题。
姬长伯有些头疼了,大篆在各国书写都不一样,这也是后来秦始皇,要搞车同轨,书同文的原因所在。
当下的苍溪,就出现了度量衡不一致,计算单位不一样,而因此出现了贸易上的混乱。
虽然姬长伯规定了,要以巴国标准为准则,但是普及推广,尚未完全完成。
“新印刷书籍的数量,按照苍溪15岁以下,尚未成年的孩童数量为准!第一批学生,就是他们,我希望他们人手一本。”姬长伯阔气的定下数量。
但是君无器脸垮下来了,“公子,花销太大,苍溪财政恐难以为继。”
“一口吃不成胖子,先编书,然后再分批印刷,财政分批承担,后续书籍可以低价贩卖,也能节省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