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头的老槐树下,几位大爷大妈摇着扇子,聊着家长里短,话题不知不觉就转到了朱春的大喜之日。
“今儿个可是农历六月十六,双日子,吉利得很!”大婶李婶边说边比划着,“你看朱春那小子,打扮得跟个新郎官似的,那崭新的蓝色劳工服,听说是他妹子朱敏给置办的呢!”
“可不是嘛,朱春这孩子,以前痴痴傻傻的,就是现在好了许多啊!你们发现没,他现在也和十多岁左右的孩子一样了,人也勤快。人高马大的,也不犯病了,家里啥活都能干。”隔壁的王大爷插话道。
“秦三炮那老家伙,对这个女婿也是满意的很,自己女儿还折了一条胳膊,做事不方便,这不正好嘛,全子也是选对了人家喽!”李大爷边抽烟斗边说。
这时,朱墨正忙着帮朱春整理衣服,准备出发迎亲。“哥,你今天可是新郎官,得精神点!”朱墨打趣道。
朱春嘿嘿一笑,虽然表情略显憨厚,但眼神里却闪烁着幸福的光芒。“我知道,今天是俺的大喜日子,俺得听话。”
“对了,小墨,你路上可得帮你哥看着点,别让他出什么岔子。”全叔走过来,手里拿着一包鼓鼓囊囊的东西,“这是我准备的水果糖和红包,你帮着分一分,虽然里面就一分的钱,但咱老朱家也是要面子的嘛!”
朱墨接过红包,数了数,发现最大的一个竟然有一块钱。“全叔,这红包也太大方了吧!”
“哈哈,今天是你哥的大喜日子,咱得喜庆点,不能小气。”全叔拍了拍朱墨的肩膀,“走吧,时候不早了,你们赶紧出发吧。”
于是,朱墨和朱春踏上了迎亲的路。路上,朱墨边走边和朱春聊天。“哥,你知道结婚意味着什么吗?”
朱春想了想,认真地说:“意味着俺和俺媳妇要一起过日子,俺得保护她,照顾她。”
“对,就是这样。”朱墨欣慰地点点头,“那你知道今天有哪些习俗吗?”
朱春挠挠头,憨笑道:“俺只知道要接新娘回来,别的就不太清楚了。”
“没事,我来告诉你。今天咱们得走到新娘家,然后把新娘接回来,路上可能会有一些小节目,你得配合好,不能让新娘生气哦。”朱墨耐心地解释道。
朱春听得津津有味,时不时地点点头。“俺知道了,俺一定会配合好的。”
“你今天开心不?”
“今天真是俺这辈子最开心的一天。”朱春对朱墨说。
“是啊,哥,你以后一定要好好对待嫂子,一起把日子过好。”朱墨叮嘱道。
阳光透过稀疏的云层,洒在兄弟俩身上,给这喜庆的日子增添了几分温暖。路边的野花随风摇曳,仿佛也在为这对新人祝福。
朱墨继续给朱春讲述着迎亲路上的习俗:“到了新娘家,你得给她们家的长辈敬茶,还要接受一些小小的考验,但别担心,我都会陪着你的。”
朱春听后,眼神更加坚定:“俺不怕,俺有信心把媳妇接回来。”
两人继续前行,不时遇到村里的熟人,大家都笑着向他们打招呼,祝福他们。朱春也一一回应,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哎哟喂,你们瞧瞧朱后全那一家子,简直是忙得跟陀螺似的,转个不停啊!”村里的王婶边走边和李大娘调侃着,“瞅瞅,婚礼的那些个餐具、酒水、糖果,早就被他们准备得妥妥当当的。虽说咱们农村人没啥值钱的玩意儿,但他们那股子拼劲儿,真是挖空心思也要把婚礼办得红红火火、热热闹闹的!”
李大娘一听,连连点头,眼里闪烁着羡慕的小星星:“可不是嘛!你瞅瞅那些自制的喜字、剪纸,精美得跟艺术品似的,全是他们自己动手鼓捣出来的,真是有心人啊!”
“对对对!他们还邀请了老鼻子人了,有来帮忙张罗婚礼的,有来喝喜酒的,这阵仗,咱们全村可是头一回见啊!”王婶接着话茬,说得眉飞色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