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两人对视时,邓四知去而复返了,他展现出了作为一代名臣过硬的心理素质。尽管面对一些他无法完全理解的记忆出现,但他还是很快冷静下来处理事务。在他回房间的路上,遇到了捧着卷宗来复命的老马。
邓四知粗略审阅了老马带来的各项文书证词,感到兹事体大,便急匆匆重回书房,正赶上为发愁的两人提供了非常有用的消息。
但却是让虞泉看了之后大为震惊的结果。他很难想象这是一个游戏的脚本,但眼前的凤衔珠作为系统导航平静的表情告诉他,这里面的内容却是在她意料之内。她好像在看一个司空见惯的桥段,但虞泉宁愿相信她是机器并不懂得人情。
本以为只是一个强抢民女的老套故事,却没想到分开询问之下,得到了一个农庄中更黑暗的真相。
玄氏对佃户的管理并没有一般世家大族那样苛刻,通常以奖来鼓励而非以罚来震慑。为了能拥有更多佃户,对于生育多的佃户,会有很多的补贴,而无子无女的佃户与之相比则过得艰难。
缺少孩子就缺乏劳动力,能耕种的地就少,收入也少,再加上每个孩子对应主家相应的补贴,自然拉开了差距。乌氏夫妇因为相貌丑陋,再加之丈夫是哑巴,妻子是聋人,导致他们年纪很大才被凑作对成婚。
说是成婚,不过也就是相互找个能搭把手耕薄田糊口的帮手。但是成婚多年,两人都没有一儿半女。在玄氏的庄园,生女儿比生儿子的利益大,女儿有可能被主家选中做婢女,也是诞育下一代的关键要素。
玄氏给佃农女儿的补贴是儿子的一倍,且儿子满十五岁就要给主家上交人头费,开始作为耕作主力,但是女儿却可以在出嫁前一直留在家中,做些纺织刺绣的活计。只要交上主家要求的量,多余的还能留作家用。
可是乌氏夫妇到了五十岁还是过得非常惨淡,无儿无女,只靠着主家的一点怜悯与施舍才不至于成为街头的流民。于是五十岁的乌氏妻子突然“怀孕”了。
根据前不久大夫和经验老到的稳婆的诊断,这个聋人妻子根本没有生过孩子,佐证其他人的证词以及这个老妇的供词,这个孩子是哑巴跟着主家外出干活时,趁夜偷偷摸进城郊的弃婴塔捡的。
乌氏哑巴老汉已经死了,但是根据老妇的说法,当时他在其中挑选了最漂亮的一个,连襁褓都是锦绣的,可见她生身父母不凡。可惜的是,为了以绝后患,哑巴老汉烧掉了所有能证明女婴身份的东西。
聋人老妇很快自行“早产”,生下了一个女婴。管事心知肚明这不是他们的孩子,但是因为许诺将女婴的补贴分一半给管事,竟也就如此蒙混过去了。
女婴慢慢长大,被人称为乌氏女,和她的父母不同,她长得明艳动人。父母对她也十分宝贝,从不让她做一点重活。人人都说,乌氏女过得比大家小姐还金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