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映坐在书房里,仔细思考着昨晚与老裁缝的谈话。老人虽然没有透露太多,但提到一件事引起了她的注意——当年在南洋,很多演员都经过专业训练。
“现在的年轻演员,大多是半路出家。”老裁缝说,“哪像当年在新加坡,每个演员都要经过系统培训。”
这句话让陈映若有所思。目前上海的电影界确实缺乏专业的演员培养体系,大多靠个人摸索或是师徒相授。而像黎明月这样有天赋的新人,如果能得到系统的培训,必定会有更大的发展。
“林伯。”她叫来老管家,“你觉得,如果我们开办一个演员培训班,会怎么样?”
林伯眼前一亮:“这个主意不错。正好趁着新项目刚起步,可以把培训班和实践结合起来。”
“而且,”陈映继续说道,“梅伯最近也在感叹后继无人。如果能请她来做指导……”
就在这时,黎世昌派人来传话,说要见她。陈映整理了一下思绪,朝书房走去。
“新项目进展得如何?”黎世昌一边批阅文件,一边问道。
“一切顺利。”陈映顿了顿,“不过我有个新想法,想请您参考。”
“说说看。”
“我想开办一个演员培训班。”陈映将准备好的计划书递上去,“不求规模多大,先以小型实验班的形式试水。”
黎世昌放下手中的钢笔,仔细翻看计划书:“怎么突然想到这个?”
“最近带新项目,发现很多问题。”陈映娓娓道来,“现在的年轻演员虽然有天赋,但缺乏系统训练。像明月这样的新人,如果能得到专业指导,发展会更快。”
“梅伯那边……”
“我已经跟她提过,她很感兴趣。”陈映适时补充,“她说现在的年轻人都想一步登天,却不知基本功有多重要。”
黎世昌若有所思:“投入要多少?”
“不会太多。”陈映早有准备,“我们可以利用新项目的资源。比如让学员参与剧组实践,既能学习又能工作。而且梅伯也说,她愿意免费授课。”
“你倒是打算得周全。”黎世昌的语气有所缓和,“不过这事怕是没那么简单。江维德那边……”
陈映明白老爷的顾虑。江维德手下有不少年轻演员,如果她开办培训班,无疑会影响他的利益。
“正因如此。”她沉声道,“我们更要培养自己的人才。与其受制于人,不如自己动手。”
黎世昌沉默片刻,忽然问:“听说老裁缝回来了?”
这个突然的转折让陈映心中一紧,但面上不动声色:“是的,他现在在我们新项目做服装师。”
“那个老人……”黎世昌意味深长地说,“当年在南洋,可是把不少演员带出来的。”
陈映心中一动。看来老爷也知道些内情。难怪他会突然提到老裁缝。
“所以您同意了?”
“试试看吧。”黎世昌重新拿起钢笔,“不过要低调行事,先把班子搭起来再说。”
走出书房,陈映长舒一口气。计划的第一步总算成功了。现在就看梅伯那边,能不能拿出一套可行的教学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