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说着,外面传来脚步声。李煜不知何时已经来到御膳房,此时正倚在门框上,静静地看着这一切。
"陛下,"华安连忙行礼,"粥还需一会儿才能......"
"不急,"李煜走进来,"让朕看看你是怎么做的。"他来到炉边,注视着那口冒着热气的砂锅,"这香气,确实不同寻常。"
华安解释道:"这是因为臣加入了一味特殊的配料 - 建康特产的白莲子。这莲子有安神清心的功效,也寓意着......"
"寓意着水清莲净,心无杂念?"李煜接过话来,"可惜,这世间又有几人能做到真正的心无杂念?"
说着,他从袖中取出一个小包袱:"这个你且收好。"
华安接过,只觉入手沉甸甸的。拆开一看,竟是一本厚厚的手抄本。
"这是......"
"这是朕这些年写的词集,"李煜轻声道,"还有一些御膳房的秘方。朕想请你保管,等到他日,若是遇到有缘人,就传给他吧。"
华安心中一震,明白这是李煜在托付身后事。他正要推辞,却见李煜已经转向砂锅:"粥好像熟了。"
香气四溢的养生粥盛入御用的青瓷碗中,洁白的粥色中隐约可见莲子的影子,就像夜空中的点点繁星。
李煜端起碗,轻轻吹了吹:"这粥的颜色,倒像极了江南的月色。"
他舀起一勺,细细品尝。忽然,那双总是带着忧郁的眼睛亮了起来:"好!这味道,与朕记忆中的建康味道一模一样。"
华安在一旁解释:"臣特意选用了建康的食材。米是秦淮河畔的香糯米,莲子采自后湖,还有那些药材,都是建康本地所产。"
"难怪,"李煜又喝了一口,"这一碗粥里,竟然装下了整个建康的味道。"
说着,他放下碗,走到窗前。夜色中的建康城一片寂静,只有远处偶尔传来更鼓的声音。
"华卿,"李煜突然问,"你说,这座城市还会记得朕吗?"
华安一时不知如何回答。此时的李煜,不再是那个威严的君主,而更像一个对故土念念不忘的游子。
"陛下的词会流传千古,"华安斟酌着说,"您在词中写下的建康,会永远活在人们的记忆中。"
李煜轻笑:"词吗?那不过是朕的一点心绪罢了。来,你且听听这首:
"往事只能回味,
来事谁又能料?
不如随风轻舞,
任它落花飘摇。""
他吟完,又端起粥碗:"这粥里加了安神的药材,想必今晚能睡个好觉。"
"陛下......"华安欲言又止。
"朕知道你要说什么,"李煜打断他,"不必担心。朕已经想通了。这天下,原本就是你方唱罢我登场。今日的南唐,不过是在重复前朝的旧事罢了。"
他将碗中的粥喝完,对着空碗若有所思:"你这粥,不仅养身,更养心。朕忽然明白了,有些事,放下也是一种解脱。"
夜已深了,御书房的灯火依然亮着。李煜让华安将剩下的粥分给周德和几个老臣,自己则独自坐在案前,写下了那首传诵千古的《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三日后,宋军兵临城下。当降书送到宋营时,这座历经数代的金陵故都,终于迎来了它的落幕时分。
而那本被李煜托付的手抄本,则在华安的精心保管下,开始了它漫长的流传之旅。多年后,当另一个王朝同样面临生死存亡之际,这本手抄本中的秘方,竟成了改变历史的关键。
但那就是后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