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初步开业的这段日子,就像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上航行的小船,各种问题层出不穷,时刻考验着陈尘和他那还略显稚嫩的团队。每一个新冒出来的难题,都如同汹涌的浪涛,试图将这艘刚刚起航的小船打翻,让他们的创业梦想就此夭折。然而,陈尘心中那团创业的火焰却从未熄灭,即便面对重重困难,他依旧怀揣着坚定的信念,想要在这竞争激烈的出行市场中闯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
陈尘依旧每天亲自跑着顺风车,每一趟行程结束后,看着到手的那点收入,他心里清楚,这点钱单靠正常跑单实在是微不足道,但好在有系统的万倍返利加持,这才让他有了规划公司经营的底气。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洒在城市的大街小巷,陈尘便启动车子,开始了一天的奔波。他穿梭在上班高峰期的车流中,接送着形形色色的乘客,一边留意着乘客的需求和反馈,一边在心里默默盘算着公司的运营规划。
起初,他满心想着找一家靠谱的汽车公司批量购买车辆,毕竟在出行行业,车辆就是最基础也是最关键的运营资源。经过反复权衡,最终决定选择油车。他的想法很明确,既然不打算走租车给司机的模式,而是直接聘请司机为公司开车,那油车在后续的管理、维护以及运营成本把控上,相对来说更符合他心中对公司运营模式的设想。油车的技术相对成熟,市场上的维修网络遍布各个角落,一旦车辆出现故障,能够比较迅速地找到专业的维修人员进行处理,不会过多地影响公司的正常运营。而且,在成本方面,通过合理的油耗管理以及与加油站等合作洽谈,也有较大的把控空间,这些优势让陈尘对油车充满了信心,仿佛已经看到了公司车队整齐排列、蓬勃发展的美好景象。
然而,前几天系统传来的提示,却如同平静湖面投下的巨石,彻底打乱了他原本的规划。新手期一过,系统进入了二级阶段,有着一套全新且严格的规则。不仅后续可以绑定的司机数量有了明确限制,按照等级来逐步增加,从一级能绑定一位司机开始,像二级就只能绑定两人,依次类推,最高级也不过才 10 个人而已;而且每天的跑单奖励也不再是无限制的了,只有系统绑定的那几位司机,每人每天的前三单才有万倍奖励,其余时间都只能按正常收入计算。更让陈尘有些头疼的是,这个系统还有个升级机制,居然需要累计完成 100 单才能升一级,这意味着想要提升绑定司机的数量,得付出更多的努力,一步一个脚印地去积累单量。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变化,陈尘坐在办公室里,桌上堆满了杂乱的文件和写满各种数据、设想的纸张,他揉了揉太阳穴,陷入了沉思。办公室不大,略显简陋,墙壁上挂着城市的地图,上面用不同颜色的笔标注着一些潜在的运营区域和用车需求热点,那是他之前和团队一起商讨规划时留下的痕迹。原本按照之前的设想,只要资金到位,就能快速扩充车辆和司机队伍,凭借系统返利迅速把公司规模做大做强。可现在,每一个绑定司机的名额都变得无比珍贵,每一次升级机会都需要精心谋划、努力争取。
陈尘深知,当下最要紧的就是尽快确定第一批要绑定的司机人选。他开始仔细梳理之前收集的那些司机资料,这些司机来自各行各业,有着不同的驾驶经验、性格特点以及对工作的期望。厚厚的一沓资料,每一页都承载着一个司机的故事和能力情况,陈尘逐页翻看,不敢有丝毫马虎。
有的司机驾驶技术娴熟,在这行摸爬滚打多年,对城市的每一条道路都了如指掌,无论多么复杂的路况都能应对自如。他们在之前的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应对乘客各种需求的经验,总能在行程中让乘客感到舒适和满意。然而,他们往往对薪资待遇和工作时间有着较高的要求,毕竟凭借着自己过硬的技术和丰富的经验,他们期望能获得与之相匹配的回报,并且希望工作安排上能有一定的自主性,以平衡生活和工作。
而有的年轻司机,虽然经验稍欠火候,但胜在充满热情,学习能力强,对公司推出的一些新的服务理念和培训课程接受度很高,并且更看重未来的职业发展空间。他们怀揣着对这个行业的热爱和憧憬,渴望在一家有潜力的公司里不断成长,提升自己的技能,从一名普通的司机逐渐晋升为行业内的佼佼者,薪资待遇并不是他们首要考虑的因素,他们更关注公司能给予的学习机会和晋升通道。
陈尘一个一个地打电话约这些司机来面谈,详细了解他们的想法,同时也向他们介绍公司现在的运营模式以及这个特殊系统带来的机遇与限制。在和一位叫老王的老司机交谈时,老王皱着眉头说:“陈老板啊,你说的这个绑定机制听起来是挺有意思,可这名额有限,我就怕后面要是业务多了,我这跑单受限制,收入上不去呀。” 陈尘耐心地解释道:“王师傅,您放心,咱们公司现在虽然处在起步阶段,但发展前景是很广阔的。前期绑定的司机,那都是公司的核心力量,随着公司业务增长,单量上去了,系统升级后绑定名额会增加,大家的收入肯定都会水涨船高的。而且咱们公司注重服务质量,对司机师傅们也会有各种福利和保障措施呢。”
为了让老王更清楚地了解情况,陈尘还拿出了自己整理的一份详细的收益预估表,上面根据不同的业务增长情况,模拟了绑定司机在未来几个月乃至一年内可能获得的收入变化。看着那些数据和分析,老王的眉头渐渐舒展开来,开始认真考虑起加入公司成为绑定司机的事宜。
像这样的沟通场景,在那段时间里不断上演。陈尘每天都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与不同的司机进行深入的交流,解答他们的疑问,消除他们的顾虑。经过一番艰难的筛选和沟通,陈尘终于确定了第一批要绑定的几位司机,他们都是驾驶技术过硬、服务意识良好且对公司发展充满信心的。看着这来之不易的 “核心团队”,陈尘心里稍稍踏实了些,可他知道,这只是迈出的第一步,后面还有车辆采购、市场拓展、服务优化等诸多难题等着他去攻克。
在车辆采购方面,由于绑定司机数量有限,原本计划批量购买的车辆数量也得大幅削减。他再次联系了之前看好的几家汽车公司,重新商讨购车的数量、价格以及后续的售后服务等问题。汽车销售们得知他要减少采购量,态度也发生了些变化,之前承诺的一些优惠条件也变得含糊起来。之前热情洋溢、一口一个 “陈总” 的销售们,如今脸上的笑容少了几分真诚,话语里也多了些敷衍和推脱。
陈尘只能耐着性子,一家一家地去谈判,争取以最合理的价格买到质量可靠的油车。他带着自己的团队成员,一次次走进汽车销售展厅,与销售经理们坐在会议室里,就价格、配置、售后服务等细节问题反复磋商。有时候,为了几千块钱的优惠或者多争取几次免费保养服务,双方会僵持不下,一谈就是几个小时。陈尘据理力争,详细分析自己公司目前的情况以及未来的合作潜力,试图让对方明白,虽然这次采购量减少了,但长期合作的前景依然可观,希望他们能给予一定的支持。
在一家汽车公司,销售经理一开始态度很强硬,坚持不肯按照之前说好的折扣价出售车辆,还表示如果采购量这么少,售后方面可能也没办法提供太周全的保障。陈尘没有气馁,他拿出了同行业其他公司的车辆采购报价单,有理有据地指出对方的价格优势正在逐渐丧失,如果不能给出合理的价格和服务,他只能考虑其他合作伙伴了。经过一番激烈的唇枪舌战,销售经理最终还是做出了让步,同意在价格上给予一定的优惠,并保证会按照正常的售后标准为陈尘采购的车辆提供服务。
这样的谈判过程虽然艰辛,但每一次小小的胜利都让陈尘觉得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通过不断地沟通协调,他终于确定了合适的车辆采购方案,采购了一批既能满足当下运营需求,又在质量和价格上相对合理的油车。车辆陆续到货后,陈尘亲自去验收,看着那一辆辆崭新的油车整齐地停放在公司的停车场,他心中既充满了期待,又感到压力如山。这些车辆承载着公司运营的希望,每一辆都必须物尽其用,发挥出最大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