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试结束后,进士们该是要进行授官。
今年的进士授官,完全是楚帝做了决定。
往年的前三名,先是要进翰林院历练一番,但今年楚帝除了将状元放了翰林院里,郭子言与林然却另外做了安排。
这会儿两人正跟着传旨太监全公公,走在进宫的路上。
别看全公公是楚帝身边第一人,但眼下其跟着两位新科进士跟前,却没任何派头。
虽然宦官也是官,但全公公心里明白,自己这品阶,管着些手底下的孩子们还是那么个事,对着这些圣上看中的人,可不兴自抬身价。
因此,等林郭两人有些忐忑的向全公公打听情况时。
全顺也是耐着性子回话。
“两位别怕,圣上既然另有安排,想必该是要重用您二位。”
全公公这话说出来,林郭两人可算是松了口气。
毕竟大楚开国以来,还真没有皇帝将榜眼与探花,从翰林院里摘出来的先例。
等两人到了御书房前,郭子言先一步进了里面,林然则是在偏殿等待。
郭子言进了御书房后,先给楚帝请了安,随后才起身聆听圣训。
楚帝自打人进了殿里,直接便开始向其问起出海一事。
说起来楚帝为何对出海这事上心,还是因为之前广南府之事。
广南府发现的大岛礁,如今朝廷过去的人,已经从上面开采出金矿,这些金矿正源源不断的充实着国库。
楚帝从这事上看到了出海的好处,毕竟没人会嫌钱多。
因此,今日叫了郭子言来,主要还是问询海外一事。
郭子言没想到圣上对外海也抱有跟自己同样的想法。
一时心里高兴不已,父亲终于有救了。
“回圣上,我所有对外海的了解,全都来自我的父亲。”
“我父曾经在海外生活过五年之久,且海外航线,也是其首先发现的。”
郭子言将父亲搬了出来,并详细讲了父亲的事。
楚帝没想到这其中还掺杂了地方官为祸百姓一事。
“郭卿可愿去渡口县做知县?”
楚帝之所以想要郭子言从翰林院出来,也是想让其大力发展渡口县。
将渡口县作为大楚另一处通往外海的起始点。
郭子言听闻,自然是叩头谢恩。
虽然留在翰林院能让自己以后上升的更快,但眼下,还是父亲性命重要。
郭子言从御书房出来时,心里一直以来压着的巨石,终于卸了下来。
楚帝等郭子言走后,其端了桌案上的热茶,轻轻呷了一口,才让全顺去宣林然来觐见。
因着偏殿同御书房只隔了一道墙,宫里又安静的很。
所以林然这会儿坐了偏殿里,自然也就听见了御书房那边的动静。
一则房间里两人并未刻意压低声音,再者,这里是皇宫,楚帝在自己的地盘上说话,可不用顾忌任何人。
所以林然可是把两人谈话,囫囵吞枣的听了个遍。
这会儿其心里还有些着急。
不愧是圣上,仅从郭子言的考卷上,便想的那么远。
只是,林然对于圣上的安排,心里还有些其他想法。
不知一会儿轮到自己觐见时,要不要同圣上说上一说。
正在林然坐了圈椅里琢磨这事时,全公公从隔壁来了偏殿。
“探花郎,圣上宣您前去。”
“好,多谢公公过来一趟。”
林然跟着全公公身后,等人打开了御书房的一扇门,自己才躬身进了里面。
“参见圣上!”
林然这会儿规规矩矩的朝上首之人行礼,再不敢随意窥视圣颜。
“起吧。”
楚帝让人起身后,看着站于底下的年轻人,心里满意的很。
“林爱卿,不必将头垂那么低,咱们也不是没见过面。”
楚帝这会儿见底下的年轻人,头快要垂到了胸口,忍不住朝其打趣道。
林然自然是明白楚帝说的是殿试那会儿的事。
这会儿听到上首之人打趣自己,忍不住脸上带了笑。
低垂的头也慢慢抬了起来。
楚帝是很欣赏林然的,这会儿最后留了其觐见,自然是想好好同人说上一会儿话。
林然对于楚帝的提问是有问必答,两人也没直接说授官一事,而是聊起了其他事。
一通闲话家常后,君臣两人好似拉近了不少距离。
起码林然现在就觉得,楚帝是个非常有魅力的帝王。
理解年轻人,尊重臣子的想法,而且思想也很包容。
所以趁着眼下气氛融洽,林然主动提起了郭子言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