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楚想要发展工业,还需从几个方面入手。
林然向楚帝总结了几点:一是首先全面提升大楚的工坊技艺。
针对传统的纺织、陶瓷、冶铁等工坊,研发新工具与工艺。
二:培养足够多的技术人才,争取各行各业有充足的人才能用。
三:促进资源整合,加强产业合作。
总之,林然把能暂时在工部完成的事,基本都写在了上面。
这册计划书,林然还标注了时间,第一阶段的时间应当完成什么,第二阶段又该做什么。
总之,一份计划书让楚帝看得频频点头。
小林实在是有大才之人。
若是按照这份计划书的发展,想来大楚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越来越强大。
楚帝看完计划书,并没有向林然询问什么,只是宣了工部尚书来。
当着林然的面,楚帝给杨怀庆下了圣旨。
以后工部的发展,便按着林然的计划书来。
楚帝说完将计划书给了杨怀庆。
杨怀庆这会儿当着楚帝的面,倒没有去看计划书。
毕竟这册子看着可不薄,只待回了办公房再看也不迟。
杨怀庆退下后,楚帝又跟林然许诺,等林然按着计划书上的发展,实现第一个三年计划时,其便可以离开工部。
林然从宫里出来,有些没明白楚帝的意思。
自己可是准备一直在工部干到第二个阶段再离开的。
看来圣上还有其他打算。
待林然离开后,楚帝独自坐了书案后,不由笑了起来。
之所以让林然离开工部,还是因为自己到时要给其升官。
林然之才,绝不仅仅只有这些。
自己自然不会只让其一直呆在工部。
用林卿的话来说,需得多培养各方面人才,大楚才能更快的朝前走。
再者,三年后,工部里的那些人,应当也能独当一面了。
就算是薅羊毛,也不能只逮着林卿一个方面薅不是!
林然出宫后,楚帝看着还有些时间,今日臣子给自己带来了太大的震撼,这会儿自己也不想再批奏折。
“全顺,宣谢修撰来讲会经史!”
“是,圣上。”
全公公领旨去了翰林院。
翰林院里,谢青今日正在修《史记》。这种活基本是每届状元郎都要做得事。
这活每日枯燥的很,因着翰林院就是文人聚集地,所以任谁来了,也是干这些活。
谢青如今待在翰林院里,每日确实清闲。
但是这样熬时间,对于自己往上晋升并无益处。
这世的自己,不该在翰林院里浪费太多时间。
可眼下若无宣诏,自己根本见不到圣上。
见不到圣上,自己就没法施展报负。
跟前世相比,自己今世摆脱了于氏,目前心里最想要做得,便是干出一番事业来。
可想出头也要有人给机会才好。
谢青这会儿心下也有些着急了!
全公公一路从宫里来到翰林院,这会儿翰林院里,接待全公公的另有其人。
“掌院大人,圣上宣谢修撰去讲经史,烦您通知下。”
孟掌院本以为圣上会让侍讲去讲经史,转念一想,谢青入翰林院几月,确实还没面过圣。
转身喊了人将其叫来。
谢青这会儿正在心里琢磨如何才能出头时,就听主事说,全公公在门外等着。
一时心下激动,赶忙起身往外走去。临了才想起,自己还未拿书!
等人来了御书房门前时,谢青心里终于慢慢平静下来,跟着全公公进了御书房。
待跟圣上讲完经史后。
“谢卿,你是说你也有话要跟朕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