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觉,李嗣业等人来到焉耆已一年,此时正是开元二十一年十月,焉耆的秋天格外美丽,瓜果都陆续成熟,李嗣业等人早已习惯了这里的生活,他们也长得更加壮实,而且还随队参加了几次小规模的针对土匪的战斗,战场经验也愈加丰富。
小白狼已经长大,它长得比普通公狼要大出好几圈,不再是之前那个活泼好动的小白了,而更喜欢独来独往。它白天都是在都督府睡觉,一到晚上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但每天凌晨又都能准时回来,而且每次都给杨融叼回一只野兔或一只野山羊,或天山脚下,博斯腾湖畔的其他野生小动物。
如果生活一直都这么平静安定那该多好啊,但人世间的事情往往事与愿违,这一天李嗣业和杨虎都收到了来自高陵老家的家书。原本太平的关中,也变得不平静了,李父在信中说道,因为关中今年持续的大雨,粮食减产严重,关中一带的谷物价格暴涨,皇帝李隆基为了减轻关中百姓压力,带领百官去东都洛阳“乞食”去了。
李父是个心善之人,他留够自家几口人足够的粮食后,其余都以当初买进的成本价卖给了那些百姓,然后把店铺都盘了出去,回高陵老家了,当然店铺盘出去的原因还有一个,那便是李林甫被授予黄门侍郎,门下省的二把手,这又升官了,再进一步就是当宰相啦,所以李父权衡利弊,才做出了不再留在长安的决定。
另外,李父让李四带上几个小辈,前往剑南道蜀郡投奔李五,其实也不是投奔,剑南道号称天府之国,那里土地肥沃,也不像关中那样是兵家必争之地,李父是个有头脑之人,他把这几年辛苦挣下来的钱,让李四去剑南道蜀郡老五那多置办些田产,以备不时之需,若关中大乱,这蜀地也能有落脚之地。
李嗣业甚是欣喜,只要父母家人平安,他便放心了,钱财之物,他从小就不缺,所以也就看得比较淡。
关中虽然不平静,但水患终究会慢慢得到解决,西域表面上看似平静,然而却一直都在酝酿着战乱。
我们之前也介绍过了,突骑施是从西突厥中分裂出来的一个部落联盟,受北庭都护府管辖。突骑施到了苏禄为可汗的那几十年里,实力迅速膨胀,其在西域的势力已远超西突厥。
当然,突骑施能做大的一个主要原因还是大唐中央朝廷的扶持,因为大唐在西域的驻军,包括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最多的时候也不到5万人,但却要管控西域广阔之地,同时还要抵抗西边的大食、北边的后突厥以及南边的吐蕃,5万兵力是远远不够的,可西域离中原实在太远了,粮草供应也困难,所以没办法做到大规模屯兵驻军。
扶持突骑施,并让它做大,便是要利用它的力量对抗西边的大食和北边的后突厥,当然也包括平衡南边吐蕃的势力。
突骑施的苏禄可汗也没有让大唐失望,开元十二年,突骑施苏禄在锡尔河击败了白衣大食的军队,这就是历史着名的“渴水日之战”。之后又在开元十七年至开元十八年,突骑施配合粟特人的起义,将大食势力从阿姆河以东一扫而去,后来突骑施又在康国南夏乌塔尔山麓,凭借地形优势,再一次击败大食军,此役大食军几乎前军覆没,一万二千大食兵士只逃走不到一千人,从此后,苏禄之名威震大食,被冠以“阿布·穆扎衣”,意为“狂奔的公牛”。
苏禄可汗暴揍大食并不是因为大唐让他这么干,他便乖乖的这么干,他和大唐一样都讨厌大食东扩,大食东扩首先侵占的突骑施的生存空间,所以暴揍大食其实也是为了自己的利益。
大食既然已经被收拾的服服帖帖了,这野心勃勃的苏禄可汗自然便将目光望向东边的北庭都护府和安西都护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