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高宗李治乾封元年,公元666年年,渊盖苏文病死,其子泉男生继掌国事。
泉男生的兄弟泉男建、泉男产趁机发难,驱逐了泉男生。泉男生于是因此而投奔唐朝,恳求唐朝发兵相助。
“乾封元年,高丽莫离支男产为其弟男建所逐,保于国内城,遣子献城诣阙乞师。”
六月,唐高宗李治先遣右骁卫大将军契苾何力为辽东道安抚大使,右金吾卫将军庞同善、营州都督高侃为行军总管,以泉男生之子泉献诚为乡导,一同进讨高句丽。 同年十二月,李治任命李积为辽东道行军大总管兼安抚大使,司列少常伯郝处俊担任副手,庞同善、契苾何力等一并受李积调遣。
“乾封元年:冬,十二月,己酉,以李积为辽东道行军大总管兼安抚大使,以司列少常伯安陆郝处俊副之,以击高丽。
庞同善、契苾何力并为辽东道行军副大总管兼安抚大使如故;其水陆诸军总管并运粮使窦义积、独孤卿云、郭待封等,并受积处分。”
从贞观十七年开始,唐朝就在不断的屯田压迫高句丽的防线与之对峙。大唐就像一个强大的长生种一样,就在那压制着你,然后也不动手,当然除了那些常有的边疆冲突外。
他就默默地注视着你,看着你一步步的衰落,一步步的崩溃,最后走到灭国的边缘的时候,大唐的雷霆之势也就来了。
不得不说,李世民为唐朝所规划的大战略和唐初将星云集的情况下所带来战争思维真的很可怕。
你打不过,你也反抗不了,只能在封锁中慢慢变弱等死。
而活到了现在的李积,很明显就是那个最后的收割者。
其实李治相比于他的亲舅舅长孙无忌,还有忠诚正直的褚遂良,三个辅政大臣里他最信任的反而是李积。
当年,李世民卧病的时候,他对李治说:“你对李积没有什么恩惠,朕现在准备贬他为外官。朕死后,你应当授给他仆射之职,他就蒙受了你的恩惠,必定为你尽死力。”
于是李二就派李积出任叠州都督。李治即位当月,召他入朝拜洛州刺史。接着又加封开府仪同三司,命李积任同中书门下,参与执掌机要事务。同年,册拜为尚书左仆射。
不得不说,李治真的很听话,是一个乖孩子。
而李积本人也是一个守规矩的,很明白自己的地位怎么也和长孙无忌、褚遂良这种秦王府老臣比不了,他在三大辅政里,可以说最早最快接受李治的人。
而李治自然也没有亏待他,不但将高句丽最后的收尾工作这样的名垂青史的机会留给了他,还在李积生命的最后几年里,可谓是给足了这个三朝老臣面子和死后的无尽哀荣。
让我们回归正题。
乾封二年,公元667年九月,李积首先攻拔为“高句丽西边要害”的新城,并趁势挥军进击,连陷十六座城。泉男建派兵袭击尚在新城的庞同善、高侃,被左武卫将军薛仁贵击败。高侃进军至金山,交战不利,高句丽趁胜进攻,薛仁贵引兵迎击,大破高句丽军,斩首五万余级,攻陷南苏、木底、苍岩三城,与泉男生会师。
总章元年,公元668年二月,薛仁贵攻陷高句丽重镇扶余城,扶余川等四十余城陆续投降。泉男建又派兵五万救援扶余城,与李积在薛贺水遭遇。
李积合军交战,大败高句丽军,斩获三万余人,乘胜攻取大行城,与唐军各部会合。李积率唐军进至鸭绿栅,奋力击破高句丽军,追击二百里,攻陷辰夷城。
高句丽各城都惊骇不安,许多人离城逃走,前来向唐朝投降的人络绎不绝。名将契苾何力率先抵达平壤城下,李积随即领兵来到,对平壤形成合围之势。
契苾何力这个人其实也很厉害,我们都知道李世民的心腹猛将尉迟敬德,其实在建国之后他就和曹操身边的许褚一样,成了吉祥物般的角色,很少亲临战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