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文正望着瘫坐在龙椅上、神色绝望的北元皇帝孛儿只斤·脱古思帖木儿。
心中并无太多胜利的喜悦,只有对这场漫长征战的感慨。
他大手一挥,命令身旁的士兵:“将他好生看管,准备押解回京城,交由陛下处置。”
士兵们领命,上前将脱古思帖木儿扶起,带离了大殿。
就在朱文正准备安排后续事宜,确保北元龙庭彻底平定之时。
一名传令兵慌慌张张地冲进皇宫大殿单膝跪地,大声禀报道:“大都督,大事不好!
急报传来,金帐汗国与窝阔台汗国听闻我们攻破北元,竟合兵一处,挥师南下,如今大军已经逼近!”
朱文正闻言,脸色骤变,他没有想到,刚刚结束一场恶战,还未及喘息,又一场更大的危机便已降临。
但多年的征战生涯早已铸就了他钢铁般的意志,短暂的震惊后,他迅速冷静下来。
目光扫视着大殿内的一众将领,沉稳地说道:“诸位,大战未歇,新敌又至。
但我大明将士,何惧之有!我们能攻破北元,就能击退这两路敌军!”
将领们纷纷抱拳领命,士气并未因这突如其来的消息而低落。
朱文正深知,此刻情报至关重要,他立刻招来斥候,详细询问敌军的兵力、行军路线以及装备等情况。
斥候回报,金帐汗国与窝阔台汗国联军人数众多,约有二十万之众。
其中骑兵占了大半,装备精良,且来势汹汹,意图趁着明军疲惫之际,给予致命一击。
朱文正皱着眉头,在大殿内来回踱步,思索着应对之策。
他明白,明军经过与北元的激战,兵力损耗不小,且士兵们疲惫不堪,正面硬拼绝非上策。
但若是避而不战,任由敌军深入,不仅之前的战果将付诸东流,还会给大明的北方边境带来巨大的威胁。
沉思良久,朱文正终于停下脚步,眼中闪过一丝决然,他对众将说道:
“我们不能被动挨打,但也不能盲目出击。如今我们占据着龙庭这一有利地形,敌军远道而来,必然急于求战。
我们先以龙庭为依托,加固防御工事,设置坦克堡垒防线,挖掘反坦克壕沟,布置火炮阵地。
同时,派出装甲侦察车队,密切监视敌军的动向和补给线,一旦摸清情况,便出动我们的重炮部队。
对其补给线进行精准打击,使其首尾难顾。待敌军疲惫、士气低落之时,再寻机出击。”
众将纷纷点头表示赞同。朱文正迅速下达命令,士兵们开始紧张地忙碌起来。
一部分士兵负责加固龙庭的城墙和防御工事,搬运沙袋堆砌掩体,将火炮部署到最佳位置;
另一部分士兵则驾驶装甲侦察车,朝着敌军的方向疾驰而去。
与此同时,金帐汗国与窝阔台汗国的联军正在急速南下。
联军统帅分别是金帐汗国的脱脱迷失和窝阔台汗国的海都。
脱脱迷失身材高大,满脸胡须,眼神中透着一股狠厉;
海都则身形矫健,目光如鹰,心思缜密。两人在行军途中,不断商讨着作战计划。
脱脱迷失一脸傲慢地说道:“明军刚刚与北元激战,此时必定疲惫不堪。
我们只需一鼓作气,便能将他们赶出大漠,重振我们蒙古诸部的雄风!”
海都却微微皱眉,冷静地说:“不可大意。朱文正此人,素有谋略,绝非等闲之辈。
我们虽然兵力占优,但也不可贸然进攻。还是先摸清明军的虚实,再做打算。”
脱脱迷失虽心中有些不悦,但也明白海都所言有理,便不再坚持。
联军继续前进,很快便抵达了龙庭附近。他们远远望去,只见龙庭城墙上旗帜飘扬,明军的坦克和火炮严阵以待。
脱脱迷失见状,冷哼一声:“哼,他们倒是警觉。
不过,就凭这些残兵败将,还能抵挡我们二十万大军?明日一早,便全力攻城!”
海都无奈地摇了摇头,却也无法阻止脱脱迷失的决定。
第二天清晨,联军吹响了进攻的号角。骑兵们挥舞着长刀,冲在前面,装甲车夹杂其中,如潮水般朝着龙庭涌去。
明军则在防御工事内严阵以待,坦克炮手紧紧握住操纵杆,火炮手点燃引信,准备给予敌军迎头痛击。
当联军靠近防御工事时,明军的火炮率先轰鸣,炮弹在敌群中炸开,一时间,联军阵中人仰马翻,惨叫声不绝于耳。
骑兵纷纷落马,装甲车也被击中起火。脱脱迷失见状,怒不可遏,他挥舞着马鞭,大声喊道:
“冲,给我冲!不要怕,他们的炮弹总有打完的时候!”
在脱脱迷失的催促下,联军骑兵不顾伤亡,继续向前冲锋。
然而,明军的防御十分顽强,坦克也开始出动,在城门前组成钢铁防线,用强大的火力一次次击退了联军的进攻。
激战持续了一整天,联军损失惨重,却始终未能攻破龙庭的防线。
夜幕降临,战场上硝烟弥漫,一片死寂。脱脱迷失满脸沮丧地回到营帐,海都看着他,无奈地说:
“我早就说过,不可贸然进攻。如今我们损兵折将,士气低落,若是再这样下去,恐怕后果不堪设想。”
脱脱迷失叹了口气,问道:“那依你之见,我们该如何是好?”
海都沉思片刻,说道:“我们暂且退兵,重新调整战略。
同时,加强对补给线的保护,防止明军的骚扰。
另外,我们可以派人去联络其他蒙古部落,争取他们的支持,壮大我们的实力。”
脱脱迷失点了点头,同意了海都的建议。联军开始缓缓退兵,在距离龙庭数十里的地方扎下营寨。
而在龙庭这边,朱文正也在密切关注着联军的动向。
当他得知联军退兵后,心中明白,敌军这是在调整战略,接下来的战斗将会更加艰难。
他立刻召集众将,商议下一步的行动计划。
将领们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有的主张主动出击,趁敌军立足未稳,给予致命一击;
有的则认为应该继续坚守,等待敌军再次进攻时,再寻找破绽。朱文正静静地听着,没有立刻表态。
这时,李文忠站了出来,说道:“大都督,我有个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