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标心中十分清楚,那令人深恶痛绝的吏治腐败现象已然成为了大明江山的巨大隐患,如果不加以整治,恐怕这锦绣山河迟早会被蛀空。经过深思熟虑之后,他决定要推行一项全新的官员考核制度,此制度之严格程度堪称“史上最严绩效考核指标”。
这个消息一经传出,就仿佛是在滚烫的油锅中猛然倒入了一瓢凉水一般,顿时引起轩然大波,朝堂上下瞬间炸开了锅。在庄严肃穆的太和殿内,原本应该是一片祥和安静的氛围,但此刻却显得异常压抑,仿佛一场可怕的暴风雨即将来临之前的那种令人窒息的宁静。
只见徐峰领着一群身着华丽官服的官员们静静地站立在一旁,虽然他们外表光鲜亮丽,但却难以掩饰住从眼眸深处流露出的慌乱之色。这些人一个个交头接耳、窃窃私语着,还不时地用眼角的余光偷偷瞄向站在大殿中央的朱标。而朱标则独自一人笔直地挺立在那里,他的身姿犹如一棵苍劲的青松般挺拔坚毅,目光坚定不移地凝视着朱元璋所端坐的龙椅方向。
此时的朱元璋正稳稳当当地端坐在那张象征着无上权力的龙椅之上,他面色阴沉如水,一双眼睛里透射出无比威严的光芒,让人不敢直视。如此一来,整个场面更是增添了几分令人胆寒的肃杀之气。
徐峰等人可都是些官场中的老油条了,面对这样严苛的改革措施,他们自然不会坐以待毙,而是毫不犹豫地充当起了反对派的角色。不仅如此,这帮人还暗中相互勾结串联起来,甚至把手伸向了后宫之中那些心怀叵测、蠢蠢欲动的妃嫔们。他们通过种种手段,对朱元璋以及马皇后不停地吹着耳边风,使出浑身解数来诋毁朱标的这项新政,可谓是用尽了各种阴险狡诈的坏心思。
一时间,朝堂和后宫暗流涌动,刀光剑影,好不热闹。朱标心中犹如一团乱麻,他深知改革必然触动诸多利益,但这是拯救大明江山吏治的必经之路。每一个决策,都仿佛在他心头割肉般疼痛,可他的眼神从未有过丝毫动摇,因为他背负着大明的未来。
他知道,这场仗不好打,但必须打!与此同时,不死心的林学士在京城继续煽风点火,鼓动不明真相的学子们上街闹事,反对改革。
看着混乱的局面,朱标眉头紧锁,内心焦灼,却依旧保持着冷静。舆论阵地,寸土不让!他必须尽快扭转舆论,否则改革大业将功亏一篑。
关键时刻,韩谋士再次展现了他“神级公关”的本领。韩谋士自幼聪慧过人,曾游历四方,见过太多因吏治腐败而民不聊生的场景,所以他一心辅佐朱标,希望能通过自己的智慧改变这一切。
他安排了一批曾经受益于朱标政策的百姓,来到学子聚集的地方,现身说法,讲述改革带来的好处。
这些百姓声泪俱下,句句肺腑,听得学子们一愣一愣的。原本高呼反对口号、挥舞着手臂的学子们,听到百姓的诉说后,先是面面相觑,随后一个个放下了手臂,眼神中满是愧疚与思考。带头闹事的几个学子更是涨红了脸,低下头去,不知如何是好
林学士一看形势不对,想要阻止却为时已晚,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苦心经营的舆论阵地土崩瓦解。看到舆论逐渐被扭转,朱标心中终于松了一口气。
然而,事情远没有结束。第二天早朝,徐峰带着一群官员浩浩荡荡地走进了太和殿,脸上带着一丝阴险的笑容……
他拱手向朱元璋行礼,然后缓缓开口:“陛下,臣有事启奏……”徐峰阴阳怪气地开口了:“太子殿下这新考核制度,臣以为,过于苛刻!简直是把咱们这些老臣往死路上逼啊!”他身边那群老油条也纷纷附和,哭天抢地,仿佛朱标要抄他们家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