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逸初登皇位,朝堂之下,群臣恭敬行礼,山呼万岁。望着这庄严肃穆的景象,苏逸心中满是使命感。他自幼便在宫廷中接受严苛的皇家教育,不仅熟读经史子集,对治国之道、军事谋略也多有涉猎。如今站在权力的巅峰,他渴望能在父亲苏桓的基础上,将大乾王朝推向更为辉煌的境地。
登基大典后的第一次朝会,苏逸端坐龙椅,目光炯炯,扫视着下方的群臣,缓缓开口:“朕承大统,当继先帝之志,守我大乾繁荣。今观天下,虽太平日久,但仍有隐忧。朕听闻,南方沿海一带,近来常有海盗出没,侵扰百姓,劫掠商船,诸位爱卿有何良策?”
话音刚落,一位身着朝服的老臣上前一步,拱手说道:“陛下,臣以为当速速派遣水师前往清剿。这些海盗不过是乌合之众,我大乾水师精锐,定能将其一举荡平,保沿海百姓安宁。”
苏逸微微点头,未置可否。这时,一位年轻的大臣出列,说道:“陛下,海盗之患,由来已久。单纯剿杀难以根除,臣以为可在加强海防的同时,推行海禁与通商并行之策。对安分守己的商船,加以保护和扶持,让其为沿海经济助力;对海盗,则联合沿海诸国,共同围剿,使其无处可逃。”
苏逸眼睛一亮,赞许道:“此计甚妙,海防与通商并重,方能长治久安。此事就交由兵部与户部协同办理,务必尽快解决海盗之患,还沿海百姓太平。”
就在朝廷全力应对海盗问题时,都城内却发生了一件奇特之事。一位名叫沐瑶的民间女子,在山林中采药时,意外发现了一处神秘的遗迹。遗迹中刻满了奇怪的符号和图案,沐瑶虽不解其意,但直觉这些符号蕴含着重要的秘密。她将此事告知了当地的官府,消息很快传到了京城。
苏逸得知后,十分重视,立即派遣了一支由学者和护卫组成的队伍,前往调查。队伍抵达遗迹后,经过多日的研究和破解,终于发现这些符号记载着一种古老的医术。这种医术能够治疗许多疑难杂症,甚至对一些绝症也有独特的疗法。
苏逸大喜,下令将沐瑶和参与研究的学者们召入宫中,重赏有加。他说道:“此乃上天赐福我大乾百姓,朕命太医院与这些学者共同研究,将这古老医术发扬光大,让更多的百姓受益。”
在众人的努力下,古老医术得以整理和传承,太医院也因此研发出了多种新的药物和治疗方法。一时间,大乾国内的医疗水平大幅提升,百姓对新皇的赞誉之声不绝于耳。
然而,外部的挑战接踵而至。北方的游牧民族,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休养生息后,实力逐渐恢复。他们觊觎大乾的富饶,时常在边境骚扰掠夺。边境守将多次上书告急,请求朝廷增派援兵。
苏逸紧急召集大臣们商议对策。兵部尚书说道:“陛下,北方游牧民族生性剽悍,善骑射,以往多以骚扰为主。此次来势汹汹,臣建议在边境加强防御工事,同时派遣精锐骑兵,主动出击,给他们以威慑。”
一位文臣却提出异议:“陛下,战争劳民伤财,不如先派遣使者前往游牧部落,进行和谈。以我大乾的实力和威望,许以他们一些通商和贸易的好处,或许能避免战争。”
苏逸陷入沉思,权衡利弊后,说道:“和谈与备战双管齐下。先派遣使者前往,表明我大乾的和平诚意;同时,兵部立即调兵遣将,加强边境防御,做好战斗准备。若游牧民族执意进犯,我大乾绝不退缩。”
使者带着苏逸的使命,前往北方游牧部落。在部落营帐中,使者与游牧部落的首领进行了艰难的谈判。首领态度强硬,要求大乾割让大片土地,并缴纳岁贡。使者据理力争,表明大乾的底线和立场。
谈判陷入僵局之际,大乾边境的军队也完成了部署。苏逸亲临边境,鼓舞着士兵们的士气。他身着戎装,骑着一匹高大的骏马,巡视着防线,高声说道:“我大乾儿郎,保家卫国,在此一战!若游牧民族敢犯我疆土,定让他们有来无回!”
士兵们群情激昂,高呼口号,声震四野。游牧部落的首领得知大乾的强硬态度和充分准备后,终于有所忌惮。经过多轮谈判,双方最终达成协议:游牧部落停止骚扰边境,大乾则开放部分边境贸易口岸,促进双方的经济交流。
解决了北方边境的危机后,苏逸又将目光投向了国内的文化建设。他深知,文化是一个国家的灵魂,只有文化繁荣,国家才能真正强盛。
苏逸下令在全国范围内举办文化盛会,鼓励文人墨客、民间艺人展示自己的才华。在这场盛会中,诗歌、绘画、音乐、舞蹈等各种艺术形式百花齐放。一位名叫萧羽的年轻诗人,凭借一首雄浑大气的诗作脱颖而出,他的诗中充满了对大乾山河的赞美和对国家未来的憧憬,赢得了众人的喝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