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皇苏轩即位之初,便决心继承苏瑶的遗志,将大乾王朝推向更为辉煌的高度。他深知,在这看似太平的盛世之下,实则暗流涌动,诸多挑战正悄然逼近。
苏轩每日天未亮便起身,前往御书房审阅各地呈来的奏章。一日,他在堆积如山的奏折中,发现了来自沿海地区的紧急文书。上面详细描述了海匪日益猖獗的情况,这些海匪时常袭击过往商船,抢夺货物,甚至残害百姓,严重影响了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百姓的安宁。苏轩眉头紧锁,意识到这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次日早朝,苏轩神色凝重地将海匪之事告知群臣。“沿海海匪肆虐,朕绝不容许他们在我大乾的海域横行霸道,危害百姓。诸位爱卿,可有良策?” 苏轩的声音在朝堂上回荡,充满了威严与决心。
兵部尚书率先出列,拱手说道:“陛下,臣建议立即派遣水师出海围剿。我大乾水师兵力雄厚,装备精良,定能将这些海匪一网打尽。”
苏轩微微点头,又看向一旁的刑部尚书:“海匪之事,刑部也要密切配合,加强沿海地区的治安管理,防止海匪与陆上不法之徒勾结。”
刑部尚书连忙领命:“陛下放心,臣定会加强沿海地区的巡查,绝不放过任何一个与海匪有关的线索。”
在苏轩的果断决策下,大乾水师迅速集结,浩浩荡荡地驶向大海。水师将领李勇深知此次任务的艰巨,但他毫不畏惧,精心制定了作战计划。他先是派出侦察船,对海匪的活动区域进行详细侦察,掌握了海匪的巢穴和行动规律。
经过一番激烈的海战,大乾水师成功地将海匪主力围困在一个小岛上。海匪们负隅顽抗,但在大乾水师强大的火力攻击下,最终纷纷投降。李勇将俘获的海匪押解回朝,苏轩亲自审讯,严惩了为首的海匪,将其余胁从者进行改造,让他们成为自食其力的百姓。
解决了海匪问题后,苏轩又将目光投向了大乾的文化建设。他深知,文化是一个国家的灵魂,只有文化繁荣,国家才能真正强大。于是,他决定在京城修建一座大型的图书馆,收藏天下书籍,供学子们学习研究。
苏轩下令召集全国的能工巧匠,开始图书馆的修建工作。在修建过程中,苏轩亲自过问工程进度,对每一个细节都严格把关。他还派人四处搜集珍贵的书籍,无论是历史典籍、文学着作还是科技文献,都在搜集之列。
经过两年的努力,一座宏伟壮观的图书馆终于建成。图书馆内藏书丰富,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知识。苏轩亲自为图书馆命名为 “崇文阁”,并举行了盛大的开馆仪式。
开馆当日,京城的学子们纷纷前来参观。他们被馆内琳琅满目的书籍所吸引,兴奋不已。苏轩站在崇文阁前,望着这些充满朝气的学子,心中充满了希望。“朕希望你们能在这里刻苦学习,汲取知识的力量,将来为大乾的繁荣贡献自己的智慧。”
在苏轩的鼓励下,崇文阁成为了大乾学子们的知识殿堂。每天都有无数的学子在这里潜心研读,为大乾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优秀人才。
随着大乾的日益强大,周边国家纷纷前来示好。然而,苏轩并没有因此而放松警惕。他深知,国际关系错综复杂,稍有不慎便可能引发争端。
这一年,南方的一个小国突然发生内乱。国内的两派势力为了争夺政权,展开了激烈的争斗。战火蔓延,百姓生灵涂炭。一些难民开始涌入大乾边境,给大乾的边境管理带来了压力。
苏轩得知此事后,立即召集大臣们商议对策。礼部尚书建议:“陛下,我们可派遣使者前往该国,调解他们的内乱,维护地区的和平稳定。同时,妥善安置涌入我国的难民,展现我大乾的大国风范。”
苏轩思考片刻后,点头道:“爱卿所言有理。此事就交由礼部负责,务必妥善处理。”
于是,大乾的使者带着苏轩的旨意,前往南方小国。使者凭借着出色的外交手段,成功地说服了内乱双方,达成了和平协议。同时,大乾在边境地区设立了难民营,为涌入的难民提供食物、住所和医疗救助。难民们对大乾的恩情感激涕零,纷纷表示愿意在大乾安居乐业,为大乾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处理完南方小国的事务后,苏轩又将精力投入到了大乾的经济发展中。他发现,虽然大乾的工坊行业发展迅速,但在国际贸易中,仍然面临着一些挑战。其他国家对大乾的商品设置了诸多贸易壁垒,限制了大乾商品的出口。
苏轩决定派出贸易使团,前往各国进行贸易谈判。他亲自挑选了一批精通贸易和外交的人才,组成了强大的贸易使团。在出发前,苏轩对使团成员们语重心长地说道:“你们肩负着大乾的贸易重任,一定要据理力争,为大乾争取更多的贸易权益。但也要注意方式方法,维护好与各国的友好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