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过去的孩子能打?现在的孩子不能打?
最近,杭州两名小学生因打架导致一人死亡的事件,引发了网友的广泛关注。一个10岁的孩子,因为一点琐事和同学发生争执后,竟持刀行凶,致对方死亡。不禁让人感慨,现在的孩子到底怎么了?
有人说,现在的孩子越来越脆弱,打不得骂不得,稍有不如意就离家出走、甚至自杀;也有人说,现在的孩子越来越难教,越来越早熟,犯的错误也越来越大,稍不留心就闯下大祸。
确实,我们不得不承认,如今的孩子,生存环境和心理状态,与过去的孩子大不相同了。
为什么过去的孩子能打?现在的孩子不能打?那是因为现在的孩子根本没有情绪缓冲的时间。
以前的孩子,学习压力没有那么大,作业也没有那么多,生活节奏比较慢,挨打之后,有足够的时间慢慢消化情绪。
早上挨了骂,一路上和同学有说有笑,情绪就抚平了。到学校上课,还能再和同学发生点有趣的事,心里那点不愉快,早就抛到九霄云外了。
在学校被老师收拾了,回家的路上,到河里摸摸鱼、到田野里追追蝴蝶,和大自然亲近一番,情绪又消化了。
晚上回到家,一群孩子聚在一起玩耍打闹,嘻嘻哈哈,家长那点打骂又算得了什么呢?
孩子的情绪,在一天之中有很多个出口可以发泄,有很多段关系可以缓冲。他们每天都能接触到不同的人和事,视野比较开阔,心思不会一直沉浸在某一件不愉快的事情上。
但现在的孩子呢?
早上早早起床上学,晚上写作业写到深夜,周六周日还有各种补习班兴趣班。生活被学习塞得满满当当,根本没有多余的时间和空间去释放情绪。
放学之后,孩子被家长接回家,关在那几平米的空间里写作业。作业没写完,连饭都不能上桌吃。
孩子在学校受了委屈,或者和老师同学发生了矛盾,家长不仅不关心,还一味地指责孩子:“肯定是你自己的问题,要不人家怎么不欺负别人,就欺负你呢?”
孩子内心的情绪,没有出口发泄,没有机会缓冲,只能不断积压在心里。情绪积压得越来越多,孩子的内心越来越敏感脆弱,承受力越来越差。
要知道,从15楼到一楼,仅仅需要一瞬间,千万不要给孩子太多的压力。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的教育开始变得非常功利,老师和家长都只看重孩子的学习成绩,要求孩子要考高分、进名校,至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却没有人在意。
孩子的世界里,只有学习这一件事,稍有分心,就会换来老师和家长的责骂。
一旦考试失利,或者成绩下滑,就会被老师批评、被同学嘲笑、被家长打骂。
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本来就弱,在巨大的压力下,很容易就会崩溃。
有些孩子不堪重负,选择离家出走,用逃避的方式远离家长和老师的责骂;
有些孩子被压抑久了,内心变得扭曲,把怒火发泄到同学甚至家人身上,造成无法挽回的悲剧;
还有些孩子,长期生活在压抑之中,内心极度痛苦,最终选择了自杀,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悲剧一次次发生,但老师和家长们却并没有从中吸取教训,依然用成绩来衡量孩子的价值,依然用高压政策逼迫孩子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