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僧师徒四人告别了洗心革面的南山大王后,又在西行之路上风餐露宿,日夜兼程。一路上,山川河流、风土人情匆匆掠过,不知经历了多少个日夜,他们终于抵达了凤仙郡。
原本,凤仙郡应是一片繁华热闹的景象,街市上车水马龙,商铺林立,百姓安居乐业。
然而此刻呈现在师徒四人眼前的,却是一幅衰败凋零的凄惨画面。街道上尘土漫天飞扬,每一阵风刮过,都带着令人窒息的干燥气息。
路边的树木花草,早已失去了往日的生机与活力,只剩下枯黄的枝干和干瘪的叶片,仿佛在无声地诉说着它们的痛苦与绝望。
土地干裂得如同龟壳一般,一道道巨大的裂痕仿佛是大地狰狞的伤口,触目惊心。
百姓们更是面容憔悴,面黄肌瘦,眼神中满是疲惫、绝望与无助。他们衣衫褴褛,脚步虚浮,有气无力地在街头巷尾徘徊,或是坐在自家门口,望着干涸的土地,默默流泪。
唐僧看着眼前这一幕,心中满是怜悯与不忍,不禁长叹一声,转头对徒弟们说道:“你们瞧这凤仙郡的百姓,遭受如此苦难,我们定要竭尽全力,想办法帮他们渡过难关。”
孙悟空听了师父的话,二话不说,一个纵身跳上半空,手搭凉棚,极目远眺。
片刻后,他皱着眉头,落回地面,神色凝重地说道:“师父,俺老孙瞧着这城中怨气冲天,直冲云霄,想必是有什么冤屈,才引得上天降下如此大旱,三年未曾降雨。俺先去城里打探打探情况,看看这背后到底藏着什么玄机。”
话音刚落,孙悟空摇身一变,化作一个身着道袍、手持拂尘的小道士,大摇大摆地走进了城中的一家茶馆。
茶馆里冷冷清清,稀稀拉拉地坐着几个百姓,他们围坐在桌旁,正有气无力地谈论着。
“这日子可怎么过啊,三年了,一滴雨都没下,庄稼颗粒无收,家里的存粮早就吃完了,再这样下去,我们都得饿死!”一个老者满脸悲戚,声音颤抖地说道。
“是啊,郡侯大人也带着我们四处求雨,什么办法都试过了,可就是一点用都没有。老天爷这是要断了我们的活路啊!”旁边一个年轻的汉子也跟着唉声叹气,眼中满是绝望。
孙悟空听在耳中,记在心里,不动声色地走上前去,向众人拱手问道:“各位施主,在下云游至此,听闻凤仙郡大旱三年,不知这其中可有什么缘由?”
众人见他是个道士,便你一言我一语地将凤仙郡的遭遇告诉了他。孙悟空了解情况后,心中已有了主意,告别众人,一个筋斗便翻到了东海。
他来到龙宫,见到龙王便开门见山地说道:“老龙王,俺老孙又来麻烦你了。如今凤仙郡正遭受大旱,百姓们苦不堪言,你赶紧去降些雨水,救救那些可怜的百姓吧。”
龙王听了,苦着脸,连连摇头说道:“大圣,不是我不帮你,实在是这凤仙郡之事我做不了主啊。玉帝早有旨意,凤仙郡若不完成三件事,绝不能降雨。”
孙悟空一听,顿时来了兴致,忙追问道:“哪三件事?老龙王,你快给俺老孙说说。”
龙王便将米山、面山、金锁之事一五一十地告诉了他。孙悟空听后,气得火冒三丈,咬牙切齿地说道:“这玉帝也太小心眼了!百姓何辜,要受此牵连!俺老孙这就去找他理论理论!”
说完,他又一个筋斗翻到了天庭。来到通明殿,四大天师立刻拦住了他的去路。孙悟空大声叫嚷道:“让开!我要见玉帝,凤仙郡百姓受苦受难,都是他的错!”
四大天师见是孙悟空,知道他不好惹,无奈之下,只好进去通报。玉帝得知孙悟空来了,心中虽有些不悦,但还是宣他进殿。
孙悟空进了殿,也不跪拜,直接大步走到玉帝面前,怒目而视,质问道:“玉帝老儿,你为何要让凤仙郡三年不下雨?百姓们都快饿死了,你可知道他们正遭受着怎样的苦难!”
玉帝坐在宝座上,神色威严,不紧不慢地说道:“那凤仙郡郡侯冒犯了上天,我才降下此灾。只要他能完成三件事,诚心悔过,我自会降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