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时三姨夫特意花了钱把表姐送进了实验中学,就希望表姐可以考上重点高中,而杨安则是按着学籍分到了一所不起眼的普通中学。
她所在的这所学校是出了名的坏学生聚集地,师资力量弱,招生也少,别的学校不收的问题学生,在这里都能找到归宿。
而表姐谈的那个男朋友也在这个学校,比她们大一届,刚进校杨安就在批斗大会上看到了他,因为抽烟打架被教导主任拎上去作检查。
一副谁都不服的表情,校服拉到一半,裤子是自己的牛仔裤,上面挂着叮当作响的链子,因为着装的缘故,又被批了一顿。
偶尔周末放学的时候,她能看到他骑着摩托车载着表姐路过,门口跟着一堆小混混,都坐在车上吞云吐雾,每个男生后座也都捎着一个女孩。
当时的初中男生不知道是不是受了港片的影响,总喜欢约架充老大,有的在校生还会特意结交一些已经不念书的“社会人士”。
老师管不过来,都睁只眼闭只眼,做好自己的事后就着急下班,门口的保安只有两个,还都是五十多岁的大爷,想制止也力不从心。
每到周末,别的学校的人常常会聚集在她们校门口,校领导在的时候还好说,总能起到一点震慑作用,倘若不在,那常常免不了一些争端。
那个时候的学生大致分成两派,一部分是不惹事安心学习的乖乖崽,另一部分则是早早成熟想要摆脱小孩身份的叛逆者。
杨安和表姐就分属于不同的阵营,尽管两人年纪相差不大,但从外表上看却已经有了截然不同的差异。
表姐比她更早接触社会,学着化妆、打耳洞、烫头发、早恋、叛逆、也会被当做反面教材,挨批叫家长,可是这些东西打击不到表姐,反而激的她越来越逆反。
而每一次在校门口见到表姐时,杨安都会远远躲开,避免碰面,偶尔免不了视线对上,表姐也会当做没看到一样忽略她。
或许是因为老师的一再告诫,也或许是因为别的同学对这些混混的天然惧怕和贬低,她也不自觉的主动疏远。
但人好像总是会被自己所没有的东西而吸引到,她也会忍不住羡慕表姐无惧一切的勇气,也渴望像她一样化一次成熟的妆容,穿一件漂亮却不被大人认同的小裙子。
那些在她看来完全做不到却想尝试的事情,在另一种程度上也被表姐一一实现。
过年时大家都会回到外婆家,小孩大人聚在一起,总免不了被比较议论,而当时的表姐承担了大部分火力,因为她不符合家长要求的装扮,过于成熟的行为惹得大人一顿教育输出。
表姐也不服气,一一回嘴,而作为对照组的杨安也被举到刀架上烘烤,成为了活靶子,更让表姐生恨。
但彼此都不再是过去那种不懂事的小孩子,一不如意就挂脸,还是可以维持表面上的塑料姐妹,不过分疏远,但决计谈不上亲近。
就这样两个人在不同的道路上渐行渐远,初中毕业后表姐没考上重点高中,又花钱进了一个私立学校,两个人的生活愈发没有交集。
而她初中时谈的男朋友也早早地在三姨的管束下分道扬镳,然而堵不如疏,越是严厉的制止越会激发强烈的反抗。
那个时候其实大家都不懂什么是爱,更多的意义是为了不落单,觉得别人在谈恋爱,那自己也不能被落下,于是糊里糊涂和别人确立关系。
但是这次表姐已经过了那种谈恋爱就是用来炫耀的幼稚想法,不再像过去那样张扬,反而多了几分认真 。
大人不清楚孩子在学校是什么情况,还以为表姐终于收了心可以好好学习。
但是同龄人之间很少能藏住秘密,尤其是她们曾经一起上过学,有共同的朋友,谁和谁在一起、分手、复合,都知道的清清楚楚。
表姐的学校和她所在的乾阳高中只隔了一条湖,放学回家,也总要经过,她不止一次看见表姐和她的新男朋友牵手并行。
偶尔遇到,表姐甚至会破天荒地主动和她打招呼,不再像以前那样刻意忽视她,还把她介绍给自己的男朋友。
每个阶段喜欢的人或事物都能体现出一个人的性格转变,表姐之前烫过的头发已经被拉直,脸上也不再画着厚重的全包眼线。
比起初中时期的小太妹,现在反而更加像一个学生,而她的男朋友也完全换了另一种风格,不再是痞痞的社会青年,而是看起来白白净净的乖乖男。
好像一夜之间大家都脱胎换骨,她记忆中的表姐也一点一点被瓦解,换上新的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