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当中最得利的是大房,紧接着是三房,就是二房什么也没捞着。
吴老二是个老实性子,倒没觉得有什么,反正以后到他儿子,他爹也会比着大郎来给他儿子准备。
只是杨氏心里有点别扭,平,凭啥大头大房得了,三房跟着喝点汤,他们二房在后面啥也落不着。
这样的想法杨氏也就只在心里面想想,面上是万万不敢表现出来的。
吴老头看着二房两口子,等着他们表态。
“一切都听爹娘的。”
杨氏见两个老的看着她,忙跟着表态。
“我们都听爹娘的。”
“你们也别觉得我偏心,等到以后小的几个成婚,我也会比照大郎来准备。”
杨氏心里酸溜溜的,心里明白的很,以后到二郎三郎成婚,怎么也比不过大郎跟四郎。
他一直都知道,公公婆婆觉得对大房有愧,现在建的三间大瓦房就花了家里二十多两银子,听说余家还要二十两的彩礼,这一下就去了四十多两,在加上办酒席,林林总总算下来,娶个媳妇差不多要花五十两银子。
家里现在有百十两银子,一下就去了差不多一半,虽说银子可以慢慢挣,但这银子是那么好挣的吗。
只是这样的想法,杨氏是万万不敢表现出来的,家里的两个老人可一点都不好糊弄。
这样的账杨氏算得清楚,吴维就更不用说了,皱眉担心家里银钱不够用。
不过幸好,大哥成亲最起码还得三年,然后到二哥三哥还得个五六年,到他时间就更久了,还有十几年时间,银子总是能够挣到的。
想通之后,吴维眉头舒展,想到以后自己单独一间屋子,心里还是挺高兴的,先前他都是跟着爹娘睡。
爹娘晚上有时候动静闹得太大,他睡在边上也是十分的尴尬。
可怜的他在现代母胎单身二十多年,临了临了,连姑娘的手都没有拉过,想想还真是亏得慌。
在吴家村建房可是大事,吴家建了三间。那你发我们的了,村长家外吴家村第一家盖砖瓦房的人家,老吴家怎么说也得摆几桌酒席
日子吴老头早早的就看好了,就在三天后,新房子一家人收拾了两天,等第三天就到了正日子。
村里办酒席,一般吃的是六菜一汤,幸好现在已经开春,菜园里最不缺的就是菜,倒也花不了几个钱。
花的大头就花在买肉上,吴老头一大早就跟二儿子推着板车,一起去隔壁村拉了半扇猪回来,这就足足花了家里一两银子,可这钱还不得不花。
你要是办的席面不行,村里人能一直说个好几年,他们可不想一直被村里的人说。
早上天刚蒙蒙亮,村里不少妇人就过来帮忙,虽说平时说些老吴家的坏话,但是吴家三个妯娌人挺勤快,村里不管哪家有事,她们都会去帮,今儿你要是不来,老吴家的人不说,村里人都会说你。
所以,基本上村里勤快的妇人都来了,只有那特别懒散不在乎别人说法的才没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