碰到官府杀人的事,在路上吴维就跟他二伯商量好了,这件事就连家里人也不能告诉,担心家里人说漏了嘴,反而给他们自家招祸。
等到吴维说完整件事情的来龙去脉,一家人的心时高时低,这回总算是落回了实处。
本来吴老头还想说几句二儿子跟小孙子,可是想到三儿那么危险,要说出口的话就给咽了回去,幸好父子连心,要不然的话,要是三儿没了,三房以后可就难了。
说完他爹的事,吴维又说起去书院的事。
“爷,师父给了我府城四山书院的入学帖,让我六月份的时候,去府城参加四山书院的入学考核,若是考核过了的话,以后我就要在府城念书,应该要很长时间才能回家。”
王氏的心刚落回到实处,这会又听说,小儿子再过两个多月就要去府城念书,这心立马又开始悬了起来。
“四郎,咱能不能不去,就在村里念书也挺好的。”
“娘,师命难违,况且这次爹的事,师父帮了很大的忙。
而且这四山书院的入学帖很是难得,师父能给我这个机会是看在我是他徒弟的份上,要是没这层关系在,你儿子怕这辈子都拿不到四山书院的入学帖。”
说到这,吴老二就有话说了。
“三弟妹,你可不知道,这四山书院的入学帖可是有多难得,我们从吕家出来之后就打听了一下,不少人家都想挤破了头,都想把自家的孩子送到四山书院。
可是四山书院每年的名额就二百个,所有人必须要通过书院的入学考核,若是通不过的话,就是你家给金山银山,人家书院也是不收的。
四山书院可以说是咱们府城顶顶好的书院,比镇上的书院要好多了。”
因为吴维六月份要到四山书院去念书,所以吴老二在吕家的时候,也细细的跟管家打听过四山书院的事。
出了吕家,在街上又跟行人打听过,所以知道的比较详细。
本来吴老头还在犹豫,到底小孙子要不要去念书,不过现在听二儿子这么说,顾虑就没了。
“可是四郎到六月份还不满五岁就要去府城念书,他一个人在外,我怎么放心得下,要不我跟四郎一起去。”
“娘,你就放心好了,我若通过四山书院的入学考核,以后吃住都是在书院里面,书院有宿舍,吃饭去食堂,就是自己的衣服要自己洗,这也不是啥难事,我自己能够照顾好自己的。
而且书院里面管的极严,外人是轻易不能进去的,里面都是学子,你还有什么好担心的。”
见王氏还想再说什么,被吴老头打断。
“老三家的,这是四郎师父给他的机会,你可不能寒了他师父的心。”
听到公爹说到这,王氏也没什么好说的。
“行,你去出书院念书娘就不说什么了,不过等到去府城的时候,娘得亲自送你去。”
这是王氏的坚持。
他娘都这么说了,吴维还能怎么办,只能是点头同意。
吴家人听说四山书院的好,倒是也没什么别的想法,最主要的是,他们没想到吴维能走多远,只想着顶天就考一个秀才,以后跟吴秀才一样在乡下开个私塾,当个教书先生,这已经是他们想到念书最好的出路了。
你要说别的,他们还真的不敢多想。
此时,还是吴老头问了一个比较实际的问题。
“四郎,你们在府城的时候有没有打听清楚,那四山书院一年要多少银子的束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