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乎没有停歇,这第一股热流已经从眉心处完全涌进了丹田。
但与灵气入体不同,这股热流进入丹田之后,并没有立即消失不见,反而变得越发活跃,并且不断翻滚鼓动,丝毫没有要停歇的意思。
“咦?这热流竟然没有消失?这是搞什么鬼?功法上压根儿就没提啊!”
顾云雷第一时间便感受到丹田内热流异常地活跃,但仅仅诧异了片刻,他便下意识按照运行周天的路线,以全部精神指引丹田内的热流向全身游走。
虽然功法中没没有提到该如何应对这一状况,但此刻在眉心处,仍然有朝霞正源源不断涌入其中,他觉得如果不对丹田处的热流加以引导,很有可能会使热流在体内相互碰撞,造成意想不到的后果。
“还好一直将精神集中在气海和泥丸处!”
“这朝霞至刚至阳,如果没有丝毫防备,说不定就要出岔子!”
顾云雷小心翼翼地一边引导体内热流运行,一边从眉心吸收朝霞,将全副心神都集中起来,不敢有丝毫懈怠。
毕竟这是他第一次餐霞,一切都需要依靠他自己小心摸索,这要是一个不当心走火入魔,怕是连个给他收尸的人都没有。
想到此处,顾云雷也不禁觉得自己真是胆子够大,同时又默默吐槽了一句自家的老祖宗。
“虽说有玉简中的功法作为参考,但古人写的东西总讲究形而上学,喜欢写些似是而非的东西,越是重要的细节越是语焉不详,跟现代那种傻瓜式操作的说明书真真是没法比……”
好在结果总算还是令人满意,等到热流在体内运行周天,再次回归丹田时,已经没有了先前的躁动之感,反而有一种温润滋养的感觉,让顾云雷感到十分舒服。
与此同时,仍有朝霞不断从眉心涌入!顾云雷按部就班地执行着先前的一整套动作,不断梳理体内的热流,保持耐心,集中精神,
一直等到天空中的朱紫色朝霞已经渐渐散去,将体内的热流全部化归丹田,他才长出了一口气。
“呼……总算是完成了!”
“这次餐霞虽说有些小意外,但收获更大啊!”
有了第一次食气作为对比,顾云雷明显感觉到这次餐霞所吸收的能量,要比先前多出数倍,效果也是十分明显。
仅仅是半个多小时,他便觉得自己此刻精神完足,同时身体和四肢都充满力量,仿佛有使不完的劲儿。
只可惜这朝霞持续的时间太短,要是能够持续一整天,只怕用不了多久,自己就能在修行上有巨大的突破。
……
……
就在顾云雷努力修行,以期打开新世界大门的时候。
距离顾村千里之外的宁市,闻名全国的白云宫内正在举行一年一度的斋醮仪式。
所谓斋醮,俗称“道场”,是道门最为盛行的一种仪式,起于汉末时期,盛行于唐宋,是集祭告、祈求、消灾、赐福等于一体的盛大法事。
最早的时候,斋法与醮法单独分开,互不统属。
斋有齐、净之意,指的是沐浴更衣,戒荤戒酒,积德解愆。
其中,又根据不同修行门派,有着各自独属的斋法,例如较为著名的“三篆七品”中的上清斋,三皇斋,三元斋等,各自都有不同的修行法门和内涵意义。
对于普通人来说,流传最广的斋法大概就是辟谷,但如果不通斋法,单纯的不吃不喝,那就不是辟谷,而是绝食自杀了。
醮是祭、仪之意,指的是祭祀程式、礼法规矩。
醮的分类十分广泛,如祈雨九龙醮、正一传度醮、三十六罗天大醮等等,总结起来一句话,有什么需求,就建什么醮。
自隋唐以后,斋醮便逐渐融合在一起,时至今日,只有在重要的节日、祖师寿诞,才会有道观举行斋醮仪式。
宁市白云宫一年一度的斋醮仪式始于明初年间,至今已有六百余年历史,为的是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属于太平醮的一种。
每年白云宫的斋醮都会吸引全国各地的居士前来观礼,各大宫观、道门教派的牌面人物、道教协会的领导官员自然也会纷纷列席,以示尊重。同时,宁市本地的记者也纷至沓来,报道这一年一度的道门盛事。
总之,每到农历七月初九这天,白云宫可谓人山人海,摩肩接踵。
今日是斋醮的日子,白云宫里上上下下早就都已经洒扫洁净,宫里的道长也都换上最为隆重的祭服,只等斋醮大典开始。
清晨时分,天刚擦亮,宫内还是一片祥和肃穆的安静氛围,只有几个年纪不大的道人正在整理醮坛,为法事做最后的准备,而本应作为主祭的观主清阙道长和门下几位作为辅祭的弟子今日却一反常态,迟迟没有露面。
白云宫的宫主清阙道长今年七十有六,虽然已经是白胡子一大把的年纪了,但精神头一直颇为不错,加上长须长眉的出尘形象,颇有一种道骨仙风的感觉,是白云宫乃至整个道门的头面人物。
由于年纪的原因,宫里头绝大多数的日常琐事都已经交由清阙道长门下的弟子们主管,但每年的斋醮大典,他仍会作为主祭,亲力亲为,主持整个仪式。
清阙道长在整个正一一脉中辈分极高,算得上道门老一辈当中硕果仅存的极为之一,很多道门大佬见着他都得执弟子礼。
但此时此刻,在大殿后方,原本作为宫内道人做早课之用的偏殿此刻正大门紧闭,门口守着两个道人,不容任何人进入。
偏殿内,宫主清阙道长和他的四位亲传弟子正一脸惴惴,紧张如同刚开学的小学一年级新生,正襟危坐在蒲团上,望向上首一个精神矍铄的白发老者。
这白发老者不是别人,正是顾家老祖,顾存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