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8日,他的侄子端了碗豆花过来,喊了几声也没反应,想到老人不爱搭理人,侄子又端着豆花走了。
7月22日,邻居带着药酒、止痛片来找牟老头,喊了半天又没见答应,另一个邻居说,牟老头已经三四天没出门了。
村长、村支书和牟老头的妹妹随后赶来,撬开门后发现,牟老头已经死在了床上,身上盖着被子,看起来像是睡得好好的,肚子鼓得老大,屋子弥漫着一股臭味,不知道是自然死亡,还是病死,因为没人看到。
邻居说,这一辈子受的罪算是到头了,“死了,也就解脱了。”
在农村,这样的事件到处都有。
“出门一把锁,回来一盏灯”,几乎是他们生前的最真实的写照。
就像围绕他们的大山一样,永远看不到尽头,看不到出路,他们的孤独与寂寞,同样是无穷无尽。死亡,反而成了解脱,成了救赎。
这篇幅太短了,郭去想了想,从他前世经历的一些事情上,又写了一篇:
黔省大山深处的一位老人,女儿在粤省打工,因为距离远,只有过年才回家,出去工作了5年,就回了不到三次家。
是的,就算过年,有时候她也回不了家。
母亲以为女儿工作忙,好几次生病,都没告诉她。所以在女儿的印象里,母亲的身体一贯健朗,她不知道母亲一直患有心脏病。过完年,女儿又准备去粤省,离别前,母亲还对她说:“女儿,放心,妈妈身体很好。”
在一个平常的深夜里,母亲悄悄的去世了,好几天没出门,村里的人才破门而入,老人的尸体已经冰凉,连具体哪天去世的都不知道。
女儿从广东匆忙赶回来,看到地上的母亲,嚎啕大哭:“我好后悔啊,真的好后悔啊,过完年我不该回粤省。应该留下来陪妈妈。”
其实,错的不是女儿。谁都没资格去责备一个摆脱农村、走向城市的儿女,那是不可逆转的滚滚红尘,那道无法跨的越城乡差异的鸿沟,最终会将儿女与父母分离开来,可能隔着千山,隔着万水,最后也隔着阴阳。
就像弋舟说的,我在这世上太孤独。以至于,连自己死了都没人知道。
写完这篇,郭去停笔,又沉思了一会儿,才又拿起钢笔,写下了结尾:
如果和父母分隔两地,每年能回去几次?一次几天?
中国人的平均寿命是72岁,就算父母超出13岁,活到85岁,算一算,这辈子你到底还能和父母相处多久?
如果一年就春节回家一次,一次待七天,除去聚会、应酬,以及睡觉和上街购物,真正能在家里陪父母的时间还不到两天。
这么一算,在余生剩下的日子里,陪父母的时间竟然不足一到三个月。
生自己养自己的父母啊,不过是因为自己长大了,变得忙碌,然后就以此为借口,一年最多回家也不过一两次。
呵呵。
致人口老年化越来越严重的,上有父母爷奶的读者。
:注:本章两个故事的内容均来自于真实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