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天坐在账房,看了一会有关发家致富的《沈氏农书》,又看一会《纪效新书》,心里想着再换一本《练兵实纪》,耳畔便听到“冯素贞”反抗父母的一段,这种戏曲桥段也不用担心会被查,是有很多先例的,被下令查抄的,最厉害的一本是《金瓶梅》,但是越查越多,朝廷六部大佬都在偷偷看,还怎么严查呢?
一会儿又听到外面墙角的云娟在背词,杨川叫她进来,云娟入戏地唱道:“小姐真大胆,扮作男儿样,找到大公子,救出李家郎,摆上龙凤烛……”
云娟雨桐是柳如是买来使唤的,按照明朝的规定,庶民之家是不准养奴婢的,只有功臣之家才可以,但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只要有钱,都可以买人使唤。
这其中有一些区别,理论上士绅也不允许养奴婢,士绅和功臣还是有差别的,实际上士绅当然有奴婢,区别就在法律上,庶民的使唤人,法律判案是按“雇佣工人”来判的,这么做是为了区分庶民与士绅的使唤人,正因为奴婢与主子的矛盾越来越不可调和,晚明才实行了《优免则例》。
跟了柳如是许久,云娟也学会了歌舞琴箫,她入迷了,不答杨川,忙插花的雨桐小跑进来,“公子有什么事?”
杨川打开桌上一个褡裢的两边,里面有一沓借据:“你们小姐还在吴江欠了人钱。”
“哎呀……”雨桐想不到被他看到了,却不阻止,轻笑道:“公子帮我们小姐还呗。”
“得等店铺开张之后。”杨川把那堆借据收了,把褡裢放到雨桐手上,“要我还也可以,你不能告诉她。”
“我答应你。”雨桐伸出小拇指,杨川与她勾了一下。
“小姐,小姐,你的借据不见了……”雨桐边往后门走,边大声道。
“噗……”杨川差点吐出一口老血。
……
吴江沈氏内宅,家班的昆腔声余音绕梁,走在备弄的沈永祯都能听见。
沈永祯是吴江诸生,有秀才功名,他爷爷沈璟在兵部、吏部都做过官,参加过万历“国本之争”,也是音律、戏曲大家,他听到了“一个是美玉无瑕”的词曲,叹息着来到内宅。
“小纨,阊门出了新鲜戏曲,要不要去听?”沈永祯进门开口。
在那听曲的是一位约莫二十多岁的美妇,端庄秀丽,起身给丈夫端茶,“这怎么好,耽误了相公学业。”
“不妨事,等到了中秋,许多女人也要出去虎丘、横塘游玩,为夫说给你听,这些新鲜戏曲,正是那位创作出《红楼梦》的杨川作的,你绝对喜欢。”沈永祯虚弱地咳了几声。
他身体带病,可他觉着妻子可怜,他妻子叶小纨是叶氏三名媛的第二人,叶纨纨、叶小纨、叶小鸾,都才貌双全,叶小纨四岁能背《琵琶行》,十岁能作诗填词,其妹叶小鸾四岁能背《离骚》,才华更胜于她,但是叶小鸾十六岁出嫁的时候,就香消玉殒,姐姐叶纨纨也死去,叶小纨伤感之下,才创作出了《鸳鸯梦》。
“是梨园的人演吗?我不去。”叶小纨微微迟疑,她是名门闺秀,哪能和戏子为伍?
“这是黄皆令的请帖,要不然我也不知道。”沈永祯拿出帖子。
叶小纨看了几眼便点头,名门闺秀和名妓本来存在很深的隔阂的,戏子是下九流。
但是有一个人例外,这个人就是黄媛介,她在名门与名妓之间游走,也只有她,能够搭起名媛与名妓交流的桥梁,这是比较罕见的一件事。
叶小纨给丈夫揉捏肩膀,沈永祯的病也越来越重了,他提议带树荣出去,树荣是他们女儿,晚明贵妇游风盛行,比较大胆,叶小纨温和道:“怕惊到了女儿,就咱们去罢了。”
【注释:《明神宗实录》卷一九四:十六年(1588),今后,官民之家凡倩(按:请)工作之人,立有文券,议有年限者,以雇工人论;止是短雇月日、受值不多者,依凡人论。
同上,《明神宗实录》,如果是买来养的儿子,时间久、有家室,按子孙论,不配合的,官家按奴婢处理,庶民家只能按雇工人处理。也就是说,官家和庶民家的等级尊卑,法律上必须分开。
因为调和不了这种矛盾,才产生了《优免则例》,企图加强地主权力,结果是奴才告主反主,愈演愈烈。
另有一个西方史学家的估计数值,晚明苏州有文字工作能力的男人,大约占本地的35%,应该比较合理,也是各种小说得以生存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