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两银子一件?这价是不是开高了点?”王修微在前店的右面隔间挑选旗袍,越看眼神越亮。
“不贵,许夫人,这是实惠价,一匹丝绸,如今涨到二两多了,再制成成品,又去了一部分成本,可谓物美价廉。”金圣叹眉开眼笑:“自然,布料不好的,也有一二两、几钱银子一件的。”
那些布料不好的,王修微看不上,实际上杨川临时准备的也就十几件,王修微一口气要了十件,沈永祯差点赶不上,最后好歹买到了。
“松江会票?我叫人给你兑。”金圣叹是从贫寒走过来的,暗叹许家财大气粗。
明朝会票从唐代飞钱发展过来,会票一般是长途、跨省的商人官员用的,杨川进京城,带万两银子也只能换会票,一般来说,开会票的人,都是大地主,晚明把持会票最多的,就是云间松江了。
金圣叹倒佩服杨川的赚钱手段了,这分分钟就赚了十多两。
……
“蘼芜君,作为倾盖之交,你择婿这事,汪某责无旁贷。”作为徽州巨商,汪然明身上有徽州人的典型东西,聪明、会钻研、会经营,也有学问,站在院子甬道,收了折扇:“不论是谁,为兄都能帮你说来,你可不要食言。”
“汪兄,小弟食言了吗?”柳如是洒然一笑,她和谈得来的男人,都是兄弟称呼。
“噢……”汪然明笑眯眯地想了想,道:“非才学如钱谦益者,不嫁,如今这杨柳斋,有一个人的才学不下钱谦益,佳人爱才子,年龄又相当,天作之合呐。”
柳如是默然无语,两人看向账房内的杨川与冯梦龙,谈得很投机。
“这因果报应得在作品中宣扬的,如今读书人剧增,市井识字的人也不少,叫他们明白了这一层,劝人向善,世道才能清净。”老朽冯梦龙吐字清晰。
杨川却不赞同,红楼梦虽然也有因果报应的思想,却不是他的原作,他腹诽道:“好人不长命,祸害遗千年……”
其实冯梦龙的内心也是矛盾的,考了一辈子科举,十三岁的举人居然永生不中进士,怎能不愤懑呢?冯梦龙一方面尝试思考人本位,给予最低层的人尊重,就连余伯牙、钟子期的故事,经他改写也有市民风范,陈朝奉偷人老婆,结果有了报应,冯梦龙强调“报应”,和李渔的《*****》一个思想。另一方面,他也不时流露出对科举的遗憾。
相比凌濛初,冯梦龙算好了,现在正在做地方官的凌濛初,才是真正的愤世嫉俗,他的“二拍”里面,看什么都丑陋,也有很低俗的部分。
“经商,就得用心,守诺。用心守诺,几年下来,什么都有了。”汪然明一踏进来,目光便是审视的样子:“看看常熟毛晋的汲古阁,舍得下血本经营,才有了一席之地。”
毛晋也是个商人,常熟虞山人,钱谦益同乡,他的汲古斋都是上品书,专刊经史,销量达到了八万四千册,钱谦益《牧斋有学集》说“毛氏之书走天下”。
因为开书店,接待读书人,毛晋也获得了和士绅交流的机会。
“我知道,诚信经营是重要的,不是有南京来的商人说,那里的几十家典当行都破产了?最后还是徽州的站稳脚跟了。”杨川开始琢磨,他走之后,也得留条后路才行,不仅仅为了柳如是和金圣叹,这也算他的一个后方。
目前来看,戏曲得了开门红,衣店也能跟上。杨川准备回吴江的时候,再倒卖一些东西,到时应该能攒够万两银子。
奸商欺诈,各地都有存在,但是最后在激烈竞争中胜出的,无不是经营妥当的商家,前文说的孙春阳南货铺,第一就是材料精品,口碑极好,第二管理上使用一种发票,把售卖人与收钱人分开,这就是管理学问的进步。
孙春阳南货铺是闻名全国,但大明还有一个店铺驰名中外,这个店铺是金陵的正田药店,字号“永春”。不仅本地卖得好,来朝贡的外国人,途经南京都要到正田药店买产品。也是靠诚信经营、口碑运营胜出。
获取暂时暴利的同时,杨川也准备再加上一些管理措施,把杨柳斋打理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