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明无论出名不出名的烟花女子,都极是好洁,闺室清雅异常,香囊、名酒、佳茶、饧糖、小菜、箫管、琴瑟,都是上品,赠人的没有俗物,若成为她们好友,这些女人从不吝啬。
江南的富裕和文风造就了烟花女子的高质量,烟花女子再反过来成就了某些文人的名声。
杨川对此并无所求,这不过是他穿越过来的第一站,所谓的名妓也绝不会看上他这种一无所有的人,他的第一目的是趁晚明出版繁荣的东风,赚一把钱,等保障了生存,再想别的。
沉重的雾霾,机器的轰鸣声,网络的硝烟,大部分人的亚健康状态,工业社会的金钱崇拜与人情冷漠,完全消失了,跨越了三百七十七年,取而代之的是一个乱世。
这里的江南,也有狂热的金钱崇拜,嫁娶看钱,交友看钱,王阳明心学的冲击、天主教的传入、商品经济的繁荣,什么尊师重道、仁义礼智那一套,全乱了,正如李贽的感叹:其流弊以至于今日,阳为道学,阴为富贵矣。
一切和封建礼教相悖的现象,在晚明都很普遍。
从这个世纪开始,中国将落后于西方,这个泱泱大国将会一步步走下坡路,直到十九世纪,被人轰开国门。
四万万人同落泪,天涯何处是神州。
……
“杨兄?杨兄?”
杨川被耳畔的声音唤得回神过来,镶嵌于纱窗的柳树在晚风中飒飒作响,“怎么样?”
“这本《红楼梦》,一般民众、富商肯定不喜,他们识字不多,但在文人之中,必能大卖。”柳如是起身离座,弓鞋款款走动,腰带的香囊一摆一摆的,分析道:“文人一喜,富商殷实之民,会争相效仿,附庸风雅,可有个前提,杨兄声名不显,不能打响头炮……”
“蘼芜君真能绕弯子,有什么话,你直说,也许我会考虑。”杨川很沉稳。
柳如是双眸蕴含狡黠,兜底道:“杨兄知道江左的书商情况吗?出书,还有一种评本。在下不才,薄有名气,愿为此书章回作评,如此一来,以《红楼梦》的内容和雅致,必然能在江南大放异彩……”
“那你想要多少分红?”杨川看破了她的心思。
“五五开。”柳如是袅娜地坐下,以手支额,笑靥如花:“你已经占了大便宜了,到别的地方,哪里找我这等好心的人?”
“我能接受。”杨川道:“需要立字据吗?”
柳如是摇摇头,玉手叠好竹纸手稿,笑时露出洁白整齐的牙齿,全无闺阁千金笑不露齿地扭捏作态,颇有几分英气:“我会食言?还是你会食言?无需立字据。其一是我喜爱这本书,希冀为它作评,古往今来男人出书,少有为闺阁立传的,多是污言秽语,不堪入目。”
“其二么,我与杨兄也算半个朋友。我先下笔点评这些,等你写到二十回,你我一起去府城。我相信,那些文人看到这本书,一定会大吃一惊的,咯咯……”
这貌似有点走女人后门的意味了,对某些男人,怕是自尊心会受伤,杨川却不这么想,收益五五开,不过是利益合作罢了,“书名就叫《蘼芜君评红楼梦》。”
“行。”柳如是想想,又道:“署名的还是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