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家八子都是黄宗羲的弟子,他们都没有心思参加科举,专门研习学术,他们的父亲万泰和刘宗周是好朋友,刘宗周又是黄宗羲老师,万家八子就介绍给了他。
说起来,万家八子和目前的杨川,在身份上都是同类人,一介布衣。
“好像是黄梅戏?”黄宗羲也不确定,但是肯定道:“这戏曲也让人耳目一新,格调清新明快,老少咸宜……”
唯有汪然明满面感慨地拍手,他的鼓掌声音最大,这是他在故乡能听得到的歌声!
“我也曾赴过琼林宴,
我也曾打马御街前。
人人夸我潘安貌,
原来纱帽照啊,照婵娟哪!
我考状元不为把名显,
我考状元不为做高官,
为了多情的李公子,
夫妻恩爱花儿好月儿圆哪!”
“客居吴中,竟能闻乡音,一个字,好!”汪然明起身,拍案叫绝:“牧斋,诸公,此乃黄梅戏曲,不过比不上昆腔、弋阳腔的风行罢了,这一段果然脍炙人口,杨先生真乃梨园大家!”
黄梅戏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唐代,经宋代民歌发展、元杂剧影响,逐渐形成民间戏曲雏形。
不过黄梅戏真正发展起来是在清朝,到了现当代,《天仙配》搬上荧幕,轰动海内外,除了《天仙配》,最出名的黄梅戏就是《女驸马》,而《女驸马》最脍炙人口的篇章,就是这一曲“谁料皇榜中状元”。
杨川有信心,如果说现代歌曲会让晚明的人觉得怪异、不能理解,那么经过他写上宫调的黄梅戏,就绝对不会。因为黄梅戏在晚明就有,而且故事内容、词曲都是仿古的。就算他们不欣赏,也能接受。
柳如是返回,房屋顿时一片掌声,冯梦龙欣慰道:“比我整理编写的《山歌》好听。”
“犹龙先生过奖。”杨川对冯梦龙尊敬的理由有很多,其中冯梦龙对民间文化的关心,就是一个因素。
程嘉燧不置可否,这一场看不见的刀光剑影,显然是他输了,杨川才气逼人,一首曲子,信手拈来,说他无才倒是不能。
杨川起身敬酒,一本正经道:“在下也听闻过孟阳先生的诗,《忆金陵六首杂题画扇》,‘最忆西风长板桥,笛床禅阁雨潇潇。久居画里犹知处,一抹寒烟似六朝’,钦佩之至!”
程嘉燧有了台阶下,众人见杨川非但不自傲,举手投足之间,竟能把隐藏的锋芒尽数化解,无不高看一眼,程嘉燧回敬:“彼此,彼此。”
柳如是、董小宛眼中俱异彩连连,就连陈圆圆也是美目盼兮。
不过,万斯同看不惯了,起身道:“久闻足下大名,《红楼梦》诗词,大多雅致非凡,足下可能当场七步作诗呢?”
杨川从柳如是口中得知,这是黄宗羲的弟子万斯同,杨川知道,万斯同是历史上诋毁柳如是最卖力的人之一,也难怪黄宗羲对柳如是不大感冒了。
这场会面也真是处处机锋,现下柳如是、董小宛也不担心杨川了,这人机灵精明得很,在哪里都能八面玲珑、化险为夷。刚才回击程嘉燧,还能保住各自的面子,堪称完美,但他们期待杨川会怎么把万斯同这个愣头青说得服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