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
赵贺现在最信任的人就两个,都是幕僚。一个是之前为他出放粮施粥之计的,其实就是他小舅子,另外一个就是薛志勇。
他直接任命他们俩为押司,属于县衙里面掌管文书档案的吏员。让他们两个来填补主簿的工作空缺。
县令没权给予官位,但却可以任意征辟吏员。而现在南海县里赵贺说了算,薛志勇两人虽说只有吏员的名义,但实际却能掌握主簿的权力。
把权力放给了这两个得力的助手之后,赵贺同意他们调动县衙里面的人员和资源,让他们协助整顿好南海县的吏治。
做好这些安排之后,赵贺便打算大展手脚了!
而从薛志勇的角度来看,突然被赵贺征辟为押司,他也不是很意外,毕竟这是迟早的事情。
原本对于吏员这个职位,薛志勇是有些抵触的,因为自宋朝开始,一旦担任了小吏,就相当于被打了烙印,想要再往上爬就困难许多了。而到了明清时期,小吏永远没有出头之日。
好在现在北宋的官场还没形成这种意识,吏员虽然多少被官员瞧不起,但还是可以正常升迁的。再加上押司这个职位比较重要,算是吏员里面很有前途的一种。
类似于水浒传里面的宋江,他就是吏员,而且一样也是押司。不过他曾被其他官员骂成刀笔小吏,活脱脱被瞧不起。但需要强调的是,水浒传成书于明清时期,那时候的吏员毫无地位可言,作者自然而然也把观念植入到小说里面了。
可实际上北宋有不少官员是从小吏开始做起的,甚至于宋朝开国之初,人才凋敝,有不少朝堂重臣都是从小吏升迁上来的。只不过后来科举鼎盛了,小吏的地位才不断下降。
没有背景也没参加过科举的薛志勇,如果想要快速进入官场,担任吏员是唯一的选择,而且他现在出发点也不算低了。
有了权力在手,薛志勇办起事来就更加方便了。而且县衙里面所有资料他都可以翻阅,又能让他了解到更多宋朝官场的详细信息。
赵贺给薛志勇的任务,是制定一套新的管理制度来规范县衙里面的人员。目前的县里的吏员能够保留的尽量保留,如果觉得不合适的话,直接裁掉即可。
这可是任免权,赵贺随便就抛给了薛志勇,足以看出他的信任。
薛志勇也不负所望,花了两天就制定出了方案。
第一,南海县流民数量庞大,而且还会越来越多,所以可以将南海县划分出新的若干个坊区,每一个坊设立一个吏员管理。
第二,吏员之所以会剥削百姓,源于收入不高。所以可以在提高薪酬的同时,再设立一个政绩补贴。每个吏员在达成一定政绩之后能够获得丰厚的奖励。
第三,为了避免吏员谎报政绩,自然也需要一个监督的制度。监督的吏员从淳朴的百姓之中挑选出来,让他们交叉监督,并汇报给县令定夺。
第四,县衙里面的吏员有各自的系统,他们相互熟悉,容易相互包庇。所以可以将系统打乱重组,让他们不敢轻易勾结。虽然这样工作效率会有所下降,但可以通过制度的方式来弥补。
第五,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整顿吏治需要持之以恒。如果只是隔一段时间才整顿一下,很容易就丧失了意义。
所以这件事最主要还是得看赵贺的一腔热血能够持续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