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到底还是将王大赶回去了睡觉了。
有周易在,不说那种阴嗖嗖的感觉立刻消失,哭声再也听见了。
就算没有,有周易在外面,王大的胆子也能大不少。
夜色正浓,王大一进入房间,便再也没有了声息。
估计是睡了。
弄得周易哭笑不得之余,都感觉自己是又当爹又当妈了。
小姑娘怕鬼,周易竟然还要在院子外面守着。
这算怎么回事儿嘛?
一夜无话,周易到底还是没能找到哭声的来源。
但在第二天,周易便无意中听到了一个不算也不算大的消息。
周易的隔壁邻居家死人了。
死的是隔壁户部王员外家的六姨太。
一夜之间,暴病而亡。
嗯!一听这话,就缺乏说服力啊!
特别是对周易这样的。
只是六姨太的家人在王员外府外哭得很凄惶,却连尸体都接不过回去。
这个时代,妾通买卖。一入主家,打骂由人,生死不论。
王员外的动静很大,自然引来了大批人围观。
周易跟王大想要不知道的都不行。
再想想,昨夜那似有似无的哭声,王大也不知道怎么就将两者联系起来,小脸不由得有些发白,连吃饭都没有什么精神。
或许,王大是想到了自己吧!
若不自己走运,吕家突然遭遇到了大变故,会不会也如那六姨太一般?
邻居家的家事,周易没有兴趣去管。而且人已经死了,故意尸体也早被王家人处理了,任凭是谁都无力回天。
周易安慰了王大两句之后,便将视线重新放在了空虚道长,或者说朝廷这边了。
作为三朝元老,内阁首辅,叶向高能用的马前卒自然不少。
但叶向高到底还是低估了朝中消息的走漏情况,也小看了东林君子们的行动力了。
成也“众正盈朝”,败也“众正盈朝”啊!
君子太多,以至于除了叶首辅吩咐了几位,竟然还有许多得到了消息的“君子”们自行上奏了。
第二天一大早,天启皇帝便陆陆续续收到了一大堆“请斩江湖术士空虚道长”的奏章。
言辞一如既往地犀利,也一如既往地来带把朱由校自己给骂了一顿。
这是文官们的政治正确。不骂皇帝,怎么刷名声?
朱由校几乎都已经习惯了。
反正不疼不痒,你骂就骂吧!
朱由校微只是微诧异于消息走漏的速度之快,也对着这些奏章有些有些恼官尾大不掉的天启皇帝?
只是,天启皇帝大多数的注意力都放在外廷罢了,难免忽略宫内。
没想到,一大批奏折的到来之后,空虚道长无意间的几乎话,立刻就勾起了天启皇帝的疑心,然后迅速将目光转回了宫内。
“攘外必先安内!”
天启皇帝或许不知道这句话,但也一样忌讳外廷的势力延伸道宫里来。
“前有正德,后有父皇”。
天启皇帝是越想心中越不安,要不然,就凭这好几位太妃跟皇后的哭诉,朱由校也该早早地制止魏忠贤的“胡作非为”了。
但天启皇帝没有,反而是在鼓励魏忠贤的行为了。
这从第三天,魏忠贤便被一道旨意,加上了“提督东厂”的差遣之后,宫内的风波便开始急剧扩大了。
四司,八局,十二监。宫内的二十四衙门这次可都一个没跑。大批的宫女太监被卷了进来,然后连太医馆,钦天监等等跟宫内关系不大的机构也扯了进来。
特别是太医馆跟钦天监都被波及之后,朝廷大佬们终于开始坐不住了。
潮水般的奏折只是开胃小菜罢了,旬月的大朝会的才是正餐。
百官们自然是摩拳擦掌,下定了决心一定要“致君以尧舜”,让皇帝回到“圣君”的道路上来的。
可当百官们终于等到了机会,准备好的发言,论证了各种可能的情况之后,天启皇帝竟然没来。
朱由校竟然真的就敢“不早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