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鸡汤文里,多回家陪陪父母,毕竟能陪他们的日子不多了,灌输这类思想的文章这些都只是圣母婊们写给高端人士们看的。
就和鼓张女人就该负责貌美如花,男人就该赚钱养家之类的某个神经病大V一样。他的极端言论直接否定了华夏自五四以来走了多少弯路之后才有了的半畸形的男女平等主义。除了让妇女们表面变得高高在上之外直接把女人们创造价值的能力给否定了,而这才是妇女们求取男女平等的唯一支撑。
虽然华夏已经步入了小康社会,但是依旧只是勉强小康。帝国保证了最低层人士的温饱问题,这在上下五千年的华夏历史中已经是盛世,但是绝大多数的人们的生活水平依旧无法满足安心的追求必须医疗和高等教育,至于舒适的生活条件就更不用说了。
只是这样的条件还必须是全家人努力工作没人拖后腿才能达到。
多少家里父母老弱,但却不得不把幼小的儿女依托给父母,年轻一辈外出打工挣钱。多少留守的家庭里父母病逝,儿女意外,却连赶回来见最后一面都来不及。人老后样貌基本定型,遗照还算求实,只是小孩们的遗照那就是一两年前的笑脸了。
健康是最好的本钱,只是物欲横流的社会里代表了资源的金钱才是万能的灵药。所以一亿小目标就算负债百亿,他依旧能掌握着庞大的金钱,也就代表着其手里的资源,他的亏空最终也是掏的劳动人民的钱袋罢了。
不可否认的是他就算如此的吮吸着劳动人民的血汗,但是华夏的发展里也算做出了重大的贡献。经济一词本来就有经世济民的意思,只是它的成长需要用无数的劳动人民用心血来满足它的饕餮巨口。
这是帝国层面的东西,刘莽也只能偶尔和伙伴们吹吹罢了,做不得准,也并不能改变什么。不在其位不得谋其政这才符合帝国的思想建设,只有息息相关的生活层面上才鼓励人们维护公民自身的合法权益。符合帝国的求稳求法的治国方针,也是与世界上保证华夏社会内部的稳定与安全的先决条件。
当年的“严打”过后,华夏政治越来越开明,虽然有些高压线还不能触碰,而且依旧有很多的社会问题出现,但不可否认一代代的人生活在更好的社会中。
只是就算如此,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轨迹,为了各式各样的生活,绝大部分的人们在负重前行。就如同现在的刘莽,为着自己的事业不得不去奋斗。如果当初没做这番事业,那么刘莽依旧是那个和氪金集团借钱的挣扎在最底层的人。如果就此停下脚步,巨额的债务不仅能把刘莽瞬间打回原形,甚至万劫不复。
而人本身就是社会的一部分,如果人脱离了社会,那么和禽兽无异,作为社会的一部分,华夏自古以来的人情来往就不能轻易割舍。
终究,三天的假期,还是不能完整的用来陪伴父母。
坐在高铁的座位上,看着滇地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从在窗外如流水般飞快的向后流逝,下一次再回来又不知该过了多长的时间。
耳机里传来宗次郎的《故乡的原风景》,刘莽的思绪犹如这个季节疯长的草木,杂乱无收。伴随着莫名的乡愁,漂泊零落如浮萍,在红尘的海中随波逐流。
看着阿奴在旁边睡着,无忧无虑的样子,或许阿奴也有着自己的忧愁,只是那样的忧愁是多么的纯净。
刘莽想起了当年的这般年纪的自己,正在为着应试教育的高考而奋斗着,有着些许青春的萌动,以及不可名状的荷尔蒙的躁动。纯纯的年纪有着无数的忧愁,如辛弃疾说的为赋新词强说愁那般的愁,比秋风秋雨愁煞人还愁。
那年的自己,有着唯一的目标,高考,有着唯一的秘密,如牵牛花般的女孩,有着唯一的理想,一起步入传说中美好的大学。那样的日子里诞生着无数的忧愁,轻挑慢捻,相思丝丝入扣,流光经年,人事以非昨日。
那些卑微的秘密里,多少人是别人眼中的风景,而多少人的风景里的人,只是短暂的停歇,然后随着时光又入了别人的画。
高考早已经远去,大学也褪去了神秘的面纱,如春风般的女孩,也在记忆中慢慢走远。太多的人和事,自己已经不复当初,而一点一滴的经历下,呈现出了现在的自己。
岁月如歌,感谢时光无情,如此的公允,让所有的人都能成长,不厚此薄彼,就算是成了当初讨厌的模样,也让人心服口服。